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120条人工繁育扬子鳄放归自然
发布时间:2019-06-05 13:10 | 来源:科技日报


      6月3日上午,由安徽省林业局主办、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的2019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郎溪县高井庙野放区举行。这次野外放归的人工繁育扬子鳄,雄性30条、雌性90条,共计120条,分别放入46个塘口。其中,有18条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用于放归后开展监测研究。

  每条扬子鳄都带有特殊标记

  据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野外放归顺利开展,他们首先开展了野外放归活动科考论证。组织中国林科院、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对高井庙野放归区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制定放归技术方案。其次,依照相关技术标准,在繁育中心和野化训练区选取264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作为候选鳄,通过鳞片采样进行DNA遗传背景分析,从中遴选出120条体格健壮、亲缘关系较远的扬子鳄进行放归。此外,管理局还完成了野外放归场所生态修复,在野外放归塘口投放鱼苗、螺丝等饵料,培育扬子鳄食物链,合理补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环境。

  “为满足放归后持续动态跟踪监测需要,这次放归的120条扬子鳄,每条都进行了遗传基因标记和电子芯片标记,并将相关数据作为保护种群的重要谱系信息予以存档。对于18条在尾部安装卫星追踪器的扬子鳄,将通过追踪器实时动态监测鳄鱼在水下活动量,标定出鳄鱼喜欢的活动范围和生活区域等。”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郎溪保护站站长王宏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据了解,此次放归是自2003年启动扬子鳄野外放归自然工程以来保护区实施的第15次野外放归活动。目前,安徽成功放归自然的扬子鳄总数已达228条。根据监测结果,这些重返大自然的扬子鳄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恢复了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并开始“生儿育女”繁育后代。截至2018年底,累计产卵14窝、224枚,自然孵出幼鳄112条。

  进化中的“活化石”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是古老的、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被称为“活化石”。扬子鳄对于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由于扬子鳄为卵生,到了6月上旬,扬子鳄在水中交配,体内受精。到7月初左右,雌鳄开始用杂草、枯枝和泥土在合适地方建筑圆形巢穴供产卵,”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扬子鳄每巢约产卵10—30枝之间。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

  据介绍,扬子鳄野外产卵后,卵上面覆盖着厚草,此时已是夏季最炎热季节,很快,部分巢材和厚草在炎热阳光照射下腐烂发酵,并散发出热量,鳄卵利用这种热量和阳光热能进行孵化。在孵化期内母鳄经常到巢旁守卫,大约两个多月的时间,母鳄在巢边听到仔鳄叫声后,会马上扒开盖在仔鳄身体上面的覆草等,帮助仔鳄爬出巢穴,把它们引到水池内。

  据介绍,扬子鳄目前野生数量仅200条左右,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扩大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200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安徽省实施《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通过将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放归到野外的方式,快速复壮野生扬子鳄种群。该工程为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

  按照原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要求,在充分遴选考察和科学论证基础上,2002年末选定郎溪县高井庙野放区作为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主要场所,兴建了300公顷的野外放归区,人工恢复建设扬子鳄栖息地水塘49个。同时,还兴建了2处野化训练区,总面积8.7公顷,塘口16个,专门用于人工繁育鳄的野化训练,为野外放归活动提供种源。



责任编辑:王彪
最新文章
中国化工集团下属公司虚假整改 环… 加强监督,促进主题教育落细落小落… 生态环境部:阳泉市连续两个月降尘… 烟台调整优化四大结构 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农… 顺应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铝模板行业… 中国能源70载跨越发展 低碳清洁转… 臭味到底从哪儿来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