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退耕还林20年 小平故里展新颜
发布时间:2019-05-08 13:55 | 来源:四川新闻网


 世纪伟人邓小平家乡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位于川东丘陵区边缘,区境内大部分地区丘陵起伏,沟谷纵横。1999年,广安区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丘陵地区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如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二十年,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曾经的荒坡变成青山,荒山刷出“新颜值”, 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19.4% 变为30.9%;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土壤侵蚀强度减弱,河流泥沙含量减少,到处呈现青山绿水,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林茂粮丰良好生态景观。

广安区到处呈现青山绿水,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林茂粮丰良好生态景观。

退耕还林20年 ,小平故里展新颜。自然风光钟灵毓秀,青山绿水绕城而过,林业生态建设步入了发展快车道,生态环境的大改善,让广安区成为来者依恋、闻者慕名、居者安心的山水之城,拥有“伟人故里、川东门户、滨江之城、红色旅游胜地”四张名片,先后斩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首批旅游强县等殊荣。今年4月29日,广安区还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封山育林  荒山变成了青山

广安区苏溪乡九龙村,土地贫瘠,树苗很难一次成活,需要多次补种才能长起来。“九龙村是石骨子土质,种庄稼收成不是很理想。”苏溪乡林业站工作人员李伟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感慨道。

时光流转,种树人曾经的辛劳已化作满目苍翠。如今的苏溪乡九龙村,柏树、巨桉染绿了山头,将山坡装扮得郁郁葱葱。走进林中,树木高低错落,粗细不一。“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关键是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李伟国介绍,实施退耕还林后,山坡上栽植了柏树、巨桉、麻竹,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封山育林,现在荒山变成了青山,形成了天然氧吧。

自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广安区突出抓好封山育林工作,采取成立专班、项目带动、示范引领、加压驱动等方式快速推进该项工作。同时为确保退耕还林做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广安区政府把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作为政府民生工程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乡镇签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质量保证责任书,区、乡两级政府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对年度检查验收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停耕、补植补造、品种改良及低产林改造、林业产业发展等措施,让实施的退耕还林建设任务全面得到巩固。

广安区负责人介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达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目的,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环境变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治理目标。目前,广安区巩固退耕还林面积13.97万亩;实施国有林管护0.18万亩,补偿集体公益林11.67万亩;2018年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9%。

扶贫增收   生态与产业并重   

“根据江岸水土潮湿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栽植竹类植物,比如说栽种以笋用竹的麻竹,既有经济效益,也得到生态保护,一举两得。”广安区退耕办负责人吉亚军介绍,广安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而渠江是长江、嘉陵江的主要支流,现在沿江两岸苍山翠竹,渠江水洁净清澈的原因在于生态与产业并重。

眼下,省级贫困村恒升镇代龙村村民正在山头对花椒树进行压枝,这样利于花椒枝条光合作用,精心的管护,为的是来年的好收成。“代龙村山坡多,做农活、种庄稼就费力了,种植了花椒后,现在有公司来承包,收入也比原来高多了。”村民黄龙刚说。“坡薄地上栽起花椒树,既绿化了荒山坡,又鼓起了我们的"钱袋子"。”   

“荒山绿起来,生态好起来,群众富起来”,正是恒升镇代龙村推动生态扶贫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代龙村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引进业主规模发展青花椒3000亩,亩产值达1.4万元,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龙安乡勇敢村大云山,以前就是一座无人问津的荒山。如今山上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游人如织。“巨变源于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注重生态与产业并重,扶贫与增收相结合。”龙安乡党委书记李文静介绍,近年来,勇敢村依托大云山丰富的林地资源,整合退耕还林、产业扶贫、山水田林湖草等各类涉农、扶贫项目,引进业主着力打造大云山农业公园,栽植10万余株柚树、梨树、桃树等观花品果苗木,建成龙安柚、硬蜜桃基地1350亩,昔日的荒山坡摇身一变成为花果山,成为农旅结合的典范。前不久,大云山上栽植的300余亩绿色无公害桃子开出艳丽的桃花,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学生前来观赏拍照,感受春天的美丽。

首轮退耕还林启动16年后,按照国家政策,广安区从2015年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只是像上轮那样侧重于‘还林’,更聚焦生态与产业并重,以此达到扶贫增收的作用。广安区充分利用会议、广播、专栏、标语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国家有关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标准、补助方式及配套政策。退不退耕,退多少,还什么林,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决定,不搞“一刀切”、强推强退。鼓励退耕农户发展林下养殖,培育林下经济,实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帮助退耕农户增收,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通过种植经济林木达到退耕还林效果是该区将退耕还林和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呈现了“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喜人场面。该区在崇望乡、方坪乡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在肖溪镇、恒升镇、石笋镇进行森林抚育和花椒栽植,在蒲莲乡、郑山乡、花桥镇栽植核桃,在兴平镇、大安镇发展万亩柠檬产业。仅2018年,该区就栽植核桃、花椒等1.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万亩,新建义务植树基地34个、林业产业基地33个。同时,以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生态治理步伐,持续管护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9.74万亩,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9.87万亩。

据悉,目前,在已完成的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中,核桃、葡萄、梨树、橘子等特色优势林果产业面积不断扩大,全区已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7.7万亩,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3.54亿元。 

 



责任编辑:王彪
最新文章
中国化工集团下属公司虚假整改 环… 加强监督,促进主题教育落细落小落… 生态环境部:阳泉市连续两个月降尘… 烟台调整优化四大结构 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农… 顺应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铝模板行业… 中国能源70载跨越发展 低碳清洁转… 臭味到底从哪儿来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