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川大教授、美学家王世德辞世,他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美学辞典》
发布时间:2019-04-08 09:50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研究美学60余载提出“美学就是审美学”观点

  王世德研究美学60余载,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美学辞典》,对中国美学著作的写作和研究起到示范作用;开创性提出“美学就是审美学”,颠覆了传统美学抽象、晦涩印象,开拓了文艺美学、文化美学、生活美学的广阔空间。他发表论文600多万字,出版专著10本,对中国美学理论的建设和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四川省美学学会主要创立者,王世德曾是著名美学理论旬刊《美与时代》学术编委。

  在王学芯的记忆中,父亲治学严谨,生活质朴,对子女的品德教育非常严格。作为一名学者,王世德对学问的执著追求,也深深影响到王学芯,“他晚年一直没有停止读书、学习,看的书都还不忘记笔记。直到去世前几天,他看的一本书上还有做笔记的痕迹。”

  出版审美学文集李泽厚谢和平等人为之作序

  王世德成长于江南鱼米之乡的无锡,青少年时代求学于苏州,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学习戏剧,写过剧本演过戏,1957年考取北京大学四年制文艺理论副博士研究生。1961年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大学任教。

  在北大学习期间,王世德听过大诗人何其芳的文艺讲座,也听过哲学系朱光潜、宗白华的“西方美学史专题”课。著名的北大资深文学教授严家炎,正是与他一起考取的同窗好友。在北大求学期间,王世德还与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有深入交往。后来李泽厚去了美国,两人还用电子邮件交流。

  2013年5月,《王世德文艺审美学文集》出版,四卷近200万字,收集了他已出版的专著以外的文艺、文化美学研究论文,文艺评论等,是王世德从事美学60余载的学术结晶。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四川大学原校长谢和平等人为之作序。

  李泽厚本来因眼疾停写文章,但特地破例为王世德的四卷文集作序。他写道:“你我同年,吾兄于美学如此热情,探究日深,笔耕未辍,努力构建文艺审美学,颇有心得建树,坚忍不拔,令我惭愧。”

  登上“名人堂”对新媒体文艺本质了解深刻

  2013年金秋十月,在四川大学农林村的寓所内,华西都市报记者曾专访过王世德先生,聆听他从事美学研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当下媒介发展的看法。

  对于当时发展迅猛的文学网站,王世德给予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他说:“他们点击率大得惊人,是传统纸质文艺所难以想象的。文艺作品用什么媒介材料,是会影响文艺作品的。而手机阅读,则为推动全民阅读提供有利的契机。”

  作为一名年逾八旬的老教授,王世德对新媒体文艺的本质了解之深刻,令人惊叹。他说:“网络文艺不等于移到网络上的传统纸质文学文本、电影、电视、图画。它们很多是原创性的,即兴感言式的,多声部的,众声喧哗般的,它们以超级链接的方式,在网络世界有无限展开的可能。”

  这次专访对话稿件,在2013年11月10日的华西都市报上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在“名人堂”栏目给予重点刊发。稿件还被多家网站转载,王世德也曾多次致电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感谢。

  王学芯说:“爸爸非常重视华西都市报对他这次综述性的报道,多次把报纸拿出来看,还把这两个整版的报纸复印了很多份,有亲戚好友来了,送给对方阅读。”

  王世德的大女儿和儿子王学芯都在江南老家生活、工作,之前希望他能叶落归根,回到老家生活。但他都没有答应,“我很喜欢四川,这里的气候和食物,都让我感到很适应。我在这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已经融入这里的世界。”



责任编辑:王彪
最新文章
四川“智慧戒毒”迈上新台阶 不吸烟也得肺癌?40+人群最好每年… 关于贫血这件事,有几个误区值得澄… 酸奶这种有益健康的食品,怎么就成… 暑期儿童溺水高发季 “防溺”手册… 江西靖安:285名“驴友”突遇山洪 … 女性甜食吃太多易长皱纹和痘痘 市民嫌太晒装上遮阳篷 多辆电动车…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