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听障队员们在练习S队列速降。
3月9日,听障队员们在训练中。通过冰雪运动他们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和开朗。
3月2日下午5点30分,听障队员们结束训练后开始吃晚餐。晚饭后,他们还将进行室内力量训练。
“喜欢飞一样的感觉。”11岁的听障队员杨昌榕说起滑行的感受两眼放光。3月4日,她和队员们在练习。
3月9日,听障队员胡海涛在速降练习中。
3月2日,听障队员邓鸿莉(右)为队友黄冯婷的滑板打蜡。
3月2日,曹建教练(右)指导听障队员邓鸿莉,小白板为他们的交流带来了便利。
3月9日,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九年级的学生们在收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
“蹲下去点,对!就这样。”3月2日,曹建教练(右)在指导听障队员易家梁速降动作要领。
3月9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赛场上再传喜讯,中国选手郑鹏、杨洪琼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两枚金牌。此时此刻,由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组成的四川首支听障滑雪队,正在距冬残奥会赛场1800公里外的成都市新都区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上刻苦训练。听障滑雪队的孩子们在冰雪运动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和开朗。
9日下午4点,听障滑雪队的孩子们聚在尖锋旱雪场的休息区,一起听教练分析训练测试结果。“刚才曹教练说,今天测试中胡海涛的成绩比上一次提高了0.7秒,突破了10秒大关,是队里目前的最好成绩,要继续。”特教老师陈金梅的语速放得很慢,同时用手语比划着向围在身边的孩子们翻译教练点评。孩子们的掌声随即响起,都向胡海涛竖起了大拇指。
这支听障滑雪队成立于2018年11月,目前有9名平均年龄14岁的听障学生和6名平均年龄12岁的培智学生,他们多次在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特奥会中取得好成绩。2019年1月,只训练了不到3个月的听障队员胡海涛在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迷你滑雪比赛中斩获男子听力组100米决赛铜牌,实现四川省残疾人参加全国冰雪运动奖牌零的突破。
听障滑雪队参照专业化运动队标准制定了“日常训练常态化+集中训练规范化”的训练机制,保证每名队员每周不少于3天的日常训练,每年不少于3个月的集中训练。从这学期开始,每周一、三、五下午和周六上午,教练都会坐上中巴车去学校接孩子们到尖锋旱雪场训练。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训练时间都安排在平时放学后,以及周末、节假日或者寒暑假。
因为队员的特殊性,教练曹建随身携带小白板,以写字加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教学意图。为了更好教学,曹建还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每次学校都会派老师跟训,有了老师和小白板的帮助,交流沟通方便多了。”与听障学生相比,培智学生的训练难度更大,一个听障学生两三天能够掌握的新动作,培智队员可能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掌握。让教练欣慰的是,一个队员掌握标准动作后进行示范,其他队员学习要领就更快。
3月12日,星期六,成都的气温已经升到了28℃,队员们仍在训练场上一遍一遍飞驰而下。“脚要并拢,抬头,往下蹲点。”“好!就这样。”曹建教练不时用肢体动作进行着示范并纠正队员的错误习惯。
雪道上,队员们踏着滑雪板如箭穿梭,仿佛都插上了翅膀。“我是冠军!”自信、阳光的胡海涛伸出大拇指,对着镜头满脸笑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