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已经胜利闭幕,宣告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结束了。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踏上了离京返程的路。和他们一道返川的,还有4位来自四川凉山州的彝文翻译人员。封面新闻对话了其中一名翻译——来自凉山州昭觉县的阿克日布。
阿克日布在翻译中
4名四川的彝文翻译服务全国两会
3月12日,阿克日布带着一份函离京回到了家乡。这份盖下鲜红印章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秘书处民族语言翻译组的函,也代表了对他参加本次全国两会翻译工作的认可。
在这份函中的信息透露,按照大会秘书处的要求,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组建的民族语文翻译组,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民族语文,圆满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大会主要文件的翻译、印制、同声传译和媒体供稿等工作。
阿克日布的任务,是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将这些文件翻译成彝文。
阿克日布介绍,彝文组一共有19人,其中借调专家5人,来自凉山州4人。有的专家多次参加翻译,而他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翻译工作。按照民族语文翻译组的通知要求,凉山州4名借调专家于2022年2月20日飞抵北京,与彝语文室在京人员、在成都人员及其他六个少数民族语种的专家一道,开始为期20天紧张忙碌的大会文件翻译工作。
这份翻译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
这是阿克日布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释译工作,他备感使命光荣,也深知责任重大。
“感谢伟大的祖国和时代。”他说,作为一名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作家和基层宣传工作者, 他要从“两会”翻译上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回到昭觉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全国两会精神用彝语的形式,通过电视、现场宣讲等方式在昭觉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让彝族同胞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两会精神内涵。
阿克日布向封面新闻记者分享了这次参加全国“两会”彝语文翻译的点点滴滴。他说,两会的翻译工作异常的严谨、认真,容不得半点差错。因此,他在翻译时异常小心谨慎,一旦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就立刻翻阅字典进行查阅核实。遇到很难理解的新词术语的时候,他就和翻译组的专家、教授一起相互商量,共同商讨,反反复复的推敲,直到翻译成最准确为止。而只要有翻译任务,他们就不分日夜,直到工作干完为止。
他还透露,在具体翻译工作中,他们坚持“三审三校”原则,实行“5+2”“白+黑”工作机制,全体翻译人员主动担当作为,分工协作、全员全程全身心投入,高质量完成了任务。他参与翻译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政协工作报告等多件文件。翻译后通过一审二审终审才定稿,定稿后在人民大会堂进行同声传播。(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见习记者 周翼)
人物档案
阿克日布,彝族,昭觉人,16岁开始发表作品,始终坚持用彝汉双语写作。
他创作的报告文学《悬崖村》备受好评,获得国内多个大奖。他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部规范彝文报告文学《天梯——来自大凉山阿土勒尔村的脱贫攻坚故事》,该书获得2020年度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优秀图书作品奖、第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
阿克日布(笔名阿克鸠射)创作的我国第一部规范彝文报告文学《天梯——来自大凉山阿土勒尔村的脱贫攻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