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首个地方性立法——《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的出台,将对四川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作为传统村落中的主体——村民和村集体,又将如何把握机遇,推动传统村落的发展?3月2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行了详细解读。
张明海 摄
01
四川为何要专门出台一部专项法规?
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传统村落,不仅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四川省传统村落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十八大以来,中央1号文件多次涉及传统村落保护,前不久,中央印发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恒表示,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对于促进四川省乡村振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省住建厅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出台之前,四川已经在保护传统村落上取得一系列进展。近年来,四川先后出台《四川省乡村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文件,全面准确掌握资源分布和保护现状、甄别保护价值,建立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333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录1046个。
目前,四川省333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已有222个通过国家七部委技术审查,获得中央财政资金6.6亿元。同时,从2018年开始,四川已连续举办两届“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创新发展论坛”,评选认定了100个四川最美古村落和20个最美古镇。
但,传统村落,一直缺乏相关地方立法的保护。
因缺乏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立法,一些地区传统村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逐渐破败没落,经济发展落后、人居环境较差、空心化趋势严重,有的传统村落甚至被随意拆并消失,有的传统村落仅剩传统民居“空壳”,建筑构件丢失损坏严重、周边山体水系遭到破坏。
省住建厅总工程师杨搏表示,在省级层面出台一部专项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与监督,促进和保障传统村落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继承弘扬巴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2
积极回应传统村落保护中的难点问题
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明确强调传统村落要实施整体性保护,保持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保障原住村民在原址居住的权利,促进村落原有形态、生活方式的延续传承。
首先,《条例》明确了保护对象:经住建部、省政府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四川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包括自然村和行政村。《条例》规定,自传统村落名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条例》进行了严格的禁止性规定。比如,禁止开山采石,占用生态绿地和河湖水域,拆卸传统建筑的构件,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性、爆炸性等物品。
同时,《条例》还明确,在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对不符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建设活动,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处罚;对擅自拆除和迁建传统建筑、拆卸传统建筑的构件或者破坏传统建筑整体风貌等行为,由住建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补救或罚款等措施。
传统风貌是传统村落保护难点之一,传统村落中“拆旧建新”、新建农房风貌与村落不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此,《条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明确措施:相关建设活动应当在建筑高度、体量、形态、色彩以及构造装饰与村落传统风貌协调一致。同时,在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进行新建、修缮和改造等建设活动,要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取得规划许可,相关单位在作出规划许可审批决定前,应当征求县级住建部门的意见。
03
对于传统村落,既要保护好更要发展好
传统村落,既要保护好,更要发展好。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传统村落的主体,居住在其中的村民以及村集体得到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
“在以前的传统村落保护中,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引入资金成立平台公司,但村民和集体的参与度非常低,获得收益很少。作为传统村落的主体,村民们只有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发展,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才会更有生命力。”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治理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此,《条例》进行了积极呼应。
《条例》强调了“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明确: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要调动村民和农民合作社积极性。《条例》指出,村民可以房屋、资金、劳务等入股的方式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支持传统村落建立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村落集体经济。
同时,《条例》还积极鼓励传统村落产业发展,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中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条例》还要求,要积极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纳入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扶持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发展文旅产业,引导、扶持打造旅游目的地、精品旅游线路。鼓励合理利用传统建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展传统技艺体验和民俗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川观新闻记者 张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