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02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以食为媒 四川内江打造美食文化体验窗口
发布时间:2021-03-02 10:01 | 来源:四川日报


/ 直击 /

2月23日,成都窄巷子18号一家小馆中,工作人员来来往往,正在紧张地进行装饰用品的陈列工作。

这是成都宽窄巷子首个主打市州特色菜的餐饮店——大千小馆,也是内江在异地开设的首个“以食为媒”的体验式推广中心。目前,大千小馆内部已经举行了多场美食品鉴会,预计将在3月底至4月初期间对外营业。

内江美食众多,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这是大千小馆名称的由来。走进大千小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带有张大千泼墨泼彩意象的文化墙,上面写有“一切并如在内江”。青瓦粉墙、小巷幽径,内堂天井,四围典雅,大千小馆堪称一座传统与现代建筑工艺交织的艺术空间。

“小馆小巧玲珑,有6个包间,大厅现有13张四方桌,总共可接待150余人就餐。”大千小馆客户经理王小葱说,店里的装修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未来,店内装饰会进一步融入更多的大千元素,还将展销内江农特产品和“甜城味”品牌产品。

天井上方有一个电动伸缩透明天窗,天井里预留了表演的场地,未来资中木偶戏等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在这里充分展示,带来地地道道的内江民俗文化。

大千干烧鱼、公民回锅肉、无花果炖老鸭……在大千小馆目前确定的菜品中,不仅有大千菜系美食菜肴,还有一些创新的菜品让人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菜品主要原材料都从内江运来,公民回锅肉的猪肉取自内江本地生态黑猪品牌“黑溜宝”的基地资中公民镇。临街的橱窗还开设一个窗口,现煮面条和板板桥油炸粑等内江美食小吃。届时,醇香的内江牛肉面等将香飘宽窄巷子。

大千小馆项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内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成都映象餐饮有限公司联手打造。“项目酝酿了两年多的时间,整个小馆的打造就耗时近半年的调研策划与设计装修。”内江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成建全介绍。

/ 行动 /

瞄准成渝乃至全国广阔市场内江发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为何内江要在宽窄巷子开设美食文化体验中心?在内江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勇刚看来,这是内江美食和内江服务业眼睛向外看,瞄准成渝乃至全国广阔市场的重要一步。

此前,内江获批建设四川省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创建辐射周边、综合承载能力强的区域性消费高地或集聚区。”张勇刚表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随着成渝高铁的提速,内江融入成渝两地半小时高铁圈。“依托特色美食等差异化的消费体验为成渝两地做补充,加上便捷的交通优势,内江完全有实力吸引成渝两地的游客在这里欢聚,拉动内江的消费。”

内江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也要求眼睛向外看。按照商业参考标准,城市人均占有商业面积在0.7—1.2平方米是相对合理的范围。“我们在2017年请专业机构测算,内江的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超过这一标准,本地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张勇刚表示,本地市场相对饱和,内江的消费升级路径不能局限在当地“一亩三分地”的市场中,而是要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形成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依托成都热门景点宽窄巷子的“网红效应”,大千小馆承载的内江饮食和民俗文化有了集中展示的突破口,可以让来自成渝和全国的众多游客共同体验,打响内江美食等相关地标性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到内江感受甜城人文风采,有助于带来更多的外来消费。

一批内江美食已经走出去。威远羊肉汤在川内已有一定名气,其中“游记对羊肉汤”是30多年的威远老店,自2015年开始网络销售。“订单大多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一般48小时就能到货。”该店负责人游英说,春节期间订单接到手软,仅半个月左右就接了近千单。

“本地的‘之了火锅’以服务上佳出名,今年也计划向成渝两地扩展。”张勇刚介绍,下一步内江将继续打造文化类、美食类特色文创知识产权,推动“文创+商品、景观+体验”融合,依托会展等平台开展城市营销,打造一批新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的载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参研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3名在… 开学第一课 激发爱国爱党情怀 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月调度会… 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加紧优化数字平台…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职责任务 确保全… 四川省各级法院今日起试点人身损害… 成都:用“聪明的大脑”全天候管理… 川渝携手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
推荐文章
山东省级财政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 青岛明确“十四五”12项战略任务 山东聚焦"四个层面"搭建国有金融… 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山东纵深… 5元的票价全降到1元!潍坊取消分段… 山东新增40家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威海:打响高质量发展 “发令枪” 山东:“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