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青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青岛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举行首场“展望‘十四五’”新闻发布会,由市发展改革委介绍“十四五”时期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正式印发实施。“《纲要》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2035年发展宏伟蓝图,是指导青岛市“十四五”时期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行动纲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旭东介绍。
描绘未来青岛城市蓝图,《纲要》展望2035年,青岛将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十四五”时期,青岛将聚焦聚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创新改革、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美好家园、城市治理效能等6个方面率先走在前列,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提升在国家发展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增强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影响力。
为此,青岛将着力从四个方面增强城市功能: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融合发展新机制,着力增强“三生”融合发展功能。
以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为指引,《纲要》明确了青岛“十四五”时期的12项战略任务: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建设高能级湾区大都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人的现代化,构建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多彩包容的人文时尚魅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安全发展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深化市场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
围绕落实重点任务,《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据介绍,《纲要》涵盖了48个重大平台、35个重大工程、380个重大项目、21个行动计划、92个改革试点任务。
在衡量城市发展能级的指标体系设置上,与“十三五”相比,《纲要》有很多创新。《纲要》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设置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R&D经费投入增长等22个主要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5个、约束性指标7个,力求充分体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青岛发展的实际和特色。
规划《纲要》的生命力在于落地落实。发布会透露,青岛将从明确责任分工、健全规划体系、完善政策配套和强化监督评估四个方面加强保障,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动员全市人民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