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往年都谈怎么治,今年都问怎么管
发布时间:2019-07-02 11:00 | 来源:四川日报
“重心转移到加强监管上来,第一步是干什么?”“边治理、边破坏的模式咋破解?”……
近日,2019四川全省水土保持现场工作会在雅安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治理任务、治理模式等不再是中心议题,取而代之的是“如何管、谁来管、管什么”。“中心议题变化背后,折射出四川水土保持工作思路的转型。”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勇蔺表示。
为何转型
底子薄欠账多任务重,管不到位,治理成果难巩固
“生态系统破坏易,逆转难;水土流失造成易,恢复难。”会上,李勇蔺用一句话阐释转型的原因。他表示,管控人类活动,是遏制水土流失的最大着力点。目前,四川水土保持管理方面存在底子薄、欠账多、任务重等短板。
先看底子。截至目前,四川省尚未建立覆盖全省的水土保持监督网络,哪里存在水土流失、流失程度如何,均无法及时掌握。同时,监测手段不发达、信息化程度低。去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市州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但却无法及时拿出各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
欠账多,暴露出现有水土保持审核、执法和制度体系的短板。在去年底启动的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中,全省已累计排查出涉嫌“未批先建”项目2452个、“未验先投”项目2247个、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治理义务执法项目100个。特别是根据此前摸排,四川省部分地区水土保持违法现象多发,但执法力度却没有跟上。
再看任务,根据2013年发布的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公告,四川全省共有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9%,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治理任务艰巨。
“管不到位、改不到位、罚不到位,这些问题如果持续下去,治理的成果怎么巩固?”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四川省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必须关口前移,主动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当务之急
动真格整改“老大难”,明确责任主体和执法主体
“从现在开始,就要以当务之急为突破口和抓手。”现场会的发言环节,资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摊开手中的整改清单。这位负责人口中的“当务之急”,就是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近4800项问题项目。
“之所以说是当务之急,是因为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大多处理难度大、背景成因复杂、时间跨度长,同时影响极为恶劣。”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老大难”,导致了各地水土流失加剧。
而就在6月初,根据前期排查结果,省水利厅下发了230个涉嫌违反水土保持法的生产建设项目清单,责成有关部门督办整改。同时,我省对违法单位和个人,直接采取约谈、曝光、挂牌督办和处罚等方式,力度空前。
“这次是一改常态,直接硬碰硬。”一位市州水利部门负责人表示,此前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以改代罚、批评教育、口头警告等方式居多,但这样的做法,“保留了面子,却失去了力度”。
“就从问题项目整改开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省水土保持局局长高镔介绍,我省已根据排查结果,逐个明确了查处主体和督办主体,要求建立问题档案,限期整改。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处置信息纳入违法者的信用信息平台、记入诚信档案。
“除了避免法律法规‘睡大觉’,我们还将趁此机会,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执法主体,做到‘有人管、管得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整改“没有任何折扣可打”。
重中之重
从制度层面入手,构建从审批到管理的监督体系
“既要用超常规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要从制度层面长远谋划。”会议间隙,几位市州水利局负责人表示:治标可以快速补齐部分短板,但更需要新的制度治本,包括建立一个涵盖事前审批、事中检查监督、事后管理的完整体系。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该从调整自身角色开始,当好水土保持领域的“守门员、服务员、裁判员”。
当好“守门员”,首先要把好入口。去年,四川省累计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011个,今年起,方案过审的难度将会增加——四川省已明确,对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刚性约束,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采取“一票否决制”。
“服务员”则针对在建项目。前述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四川省将改变以往自我检查和抽检的模式,转而采取现场检查、遥感检查、突击核查等多种方式,实现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据了解,四川省此前已完成成都、眉山、遂宁等地“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督)试点,今后将会逐步推广至全省,以扫除管控死角。
“裁判员”则针对违法行为。前述负责人透露,年内四川省将明确水土保持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跨部门综合执法机构的责任分工。同时,明确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清单和责任追究措施,建立水土保持诚信与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相关违法人员、单位“黑名单”。
“除了政府作为,也希望企业、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依法依规做好各项预案与措施。”省水土保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内制度体系有望构建完毕。
责任编辑:王彪
Copyright @ 2010-2019 www.faxinw.com 法制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邮箱:zgfzyxw@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227237 技术支持:广大文化传媒
京ICP备15000724号-9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