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卖点花椒,需要走好几公里路,到目的地时花椒呈色都变了。现在人人抢着收,车子都开到家头来,价钱又给得高,太安逸了,估计我家今年花椒能卖好几万。”核桃园村村民金吉生开心地说。
核桃园村,地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棉桠乡西南,平均海拔2530米,是典型的二半山区,也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现共有1278户,5181人,其中贫困户76户,341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住着土墙房,白晚都是黑”曾是很多人记忆中核桃园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靠着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林下经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核桃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的苹果、花椒、核桃产业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贫困户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盐源县核桃园村的人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截至2018年,盐源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20万亩,品种以“盐源早”为主,实现鲜坚果产量5.6万吨,实现产值5.4亿元。
产业助脱贫、林果护青山
核桃,是盐源三大经果林之一,在境内各地均有自然分布和人工种植,盐源富足的光热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也为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盐源第一次对核桃资源进行了调查,核桃种植面积仅为18万亩,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当地出台政策: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核桃产业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前后投入3.4亿元,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户发展种植核桃。
“政府给我家送来了鸡苗和核桃苗、花椒苗,村两委还专门邀请专家教我们嫁接核桃,现在我自己都可以嫁接核桃了,估计今年的核桃、花椒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村民金武光告诉记者。
近年来,凉山州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林果产业,坚持规模化种植、良种化培育、产业化经营。全州1200余万亩核桃,遍布山地河谷,挂果290余万亩,干果年产量达17万吨,产值约26亿元,生态林果业市场效益逐年攀升,正加快成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一项生态富民产业。
截至2018年底,盐源县117个贫困村共种植核桃75万余亩,贫困群众依托核桃产业人均增收500元。目前,全县已建立92个核桃专业合作社,1个核桃产业化技术协会、60个核桃家庭农场;全县364个核桃种植大户。依托核桃产业人均增收983元。核桃园村以核桃产业为主,已种植核桃5000亩,花椒4250亩,巨星海椒500亩,水稻200亩,苹果300亩,烤烟150亩,中草药100亩,畜牧业养殖牛500头,羊2000只,猪3000头。
同时,近年来,盐源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着力解决“绿化全川”行动中的人地矛盾,实现增绿与增收的平衡和同步推进,通过大力发展核桃等经果林,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之路。核桃产业,为盐源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塑造名优品牌卖早、卖好、卖俏盐源核桃
7月21日,2019年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盐源县首届核桃节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润盐古都开幕。
“举办核桃节,旨在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产销对接,助推凉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会上,凉山州委副书记陈忠义说,希望通过这次节会,能更大范围、更广角度、更深层次宣传凉山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各界人士,多来凉山旅游观光、考察项目、投资兴业。
“一开始我种的核桃个小、壳厚,每斤才卖五毛钱至八毛钱。”盐源县藤桥乡大坪子村村支部书记陈立泽在盐源县首届核桃节上,被评为“核桃种植致富带头人”,他的核桃树也被评为“最美核桃树”。据陈立泽介绍,他从2000年开始种植核桃,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核桃树的培育和种植,还积极带动当地农户种植核。如今,他的核桃园已达120亩,这其中不乏外人眼中的荒山、荒坡。
据悉,下一步,盐源将对各核桃基地进行丰产改造,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在核桃产业重点乡镇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建2个现代核桃产业园区,争取到2020年首先建成一个省级核桃产业示范园区。
同时,盐源将扶持培育壮大一批初加工企业和新型经营体,完善冷链、物流、电商等配套产业;引进培育核桃深精加工龙头企业,推动“香在深山无人知”盐源核桃卖早、卖好、卖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