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发布时间:2019-06-24 10:55 | 来源:四川日报
6月,青花椒采收的季节,内江东兴区万亩青花椒种植基地里椒香四溢。
新店乡上塘坊村是东兴区万亩青花椒基地的主产区。2016年前,这里还是省级贫困村,正是发展青花椒产业圆了乡亲们的脱贫梦。
上塘坊村脱贫,村支书杨晓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以来,内江市委组织部以委托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成人专科(大专、本科)班为主渠道,全市2313名村(社区)干部、村级后备力量参加了“学历提升计划”,杨晓平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定向培养,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也是该市强化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既培又引”,双管齐下,内江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壮大。
“培”:把村干部培养成“大学生”
6月11日,上塘坊村村民们正在集中采收青花椒。杨晓平骑着他的摩托车,一脚油门就冲上了山坡,站在高处查看花椒的长势。
2013年,上任上塘坊村村委会主任的杨晓平立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但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我中专学的医学,对农村产业发展缺乏研究,走过不少弯路。”
2015年,得益于内江市委组织部开展的“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杨晓平选报了西昌学院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
“大学里的学习,不仅给了我知识,更打开了我发展农村产业的视野和思路。”2017年,杨晓平顺利拿到西昌学院的大专文凭,当年被选为村支书。在杨晓平带领下,2016年上塘坊村引进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村及其周边建设青花椒种植基地。目前基地规模已达1.1万亩,其中上塘坊村占近6000亩。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杨晓平开始着手研究花椒深加工。今年6月,一个集冷藏和集散于一体的青花椒加工车间已在上塘坊村建成投用。如今,上塘坊村的村集体收益已达24万余元,带动农户增收200多万元,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内江,2313名参加“学历提升计划”的村(社区)干部、村级后备力量中,已有815名村干部、59名村级后备力量、214名社区干部、33名社区后备力量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
内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每年至少支持和鼓励450名村干部(后备干部)通过参加电大、函授等方式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市每个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成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引”: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
在把村干部培养成为“大学生”的同时,内江还多渠道引进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资中县龙结镇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朱虹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在内江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的政策号召下,朱虹旭辞掉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建四川福满园果业有限公司。去年公司正式投产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初加工250万公斤蜜桔、750万公斤血橙,还培养了80余名留守妇女熟练掌握选果、摆果技能,直接带动就业人数300余人。由于公司地处资中血橙产地中心区域,最大程度缩短了水果产地到加工厂的距离,还直接带动了龙结镇和周边邻镇的血橙及各类杂柑的销售,促进了周边乡镇水果种植业发展。
内江地处典型丘陵地区,以往农村长期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流不动等问题。基于这种实际,去年6月,内江全面启动“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每年至少为全市乡村培养引进2200名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其中至少培养引进1000名大学生到乡村开展公共服务、800名大学生到乡村开展社会治理、400名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兴业,基本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大学生队伍。
“一年来,全市共培养引进4627名大学生到农村干事创业,壮大了乡村治理型人才队伍,充实了乡村技术型人才队伍,优化了乡村引领型人才队伍结构,大学生成了内江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内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王彪
Copyright @ 2010-2019 www.faxinw.com 法制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邮箱:zgfzyxw@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227237 技术支持:广大文化传媒
京ICP备15000724号-9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