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9个多月的试点期内,如果试点医疗机构能对试点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进行准确“诊断”,为后续“配药”提供依据,就是试点工作的一大胜利。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之后,试点省份之一广东多部门于近日联合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广东省试点地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等9市,试点时间为2019年3月至12月。
“互联网+护理服务”,也被人形象地称为“网约护士”,简单一点说,就是需求方在网上申请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对于人口庞大的特殊人群来说,“网约护士”将为他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说到“网约护士”,不少人总会提及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社会”的现状,却不知“网约护士”服务对象不限于老年人群。以广东省多部门近日联合制定的相关实施方案为例,服务对象包括出院后患者,高龄或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母婴人群,其他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病患人群。
“网约护士”服务对象范围广泛,意味着其护理服务需求量大,护理能力要求高,也意味着医疗机构需要加大投入以妥善处理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可能产生的风险。在持续9个多月的试点期内,如果试点医疗机构能对试点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进行准确“诊断”,为后续“配药”提供依据,就是试点工作的一大胜利。
资料显示,我国专业护理人员短缺,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的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足。目前大医院的护士工作负荷大,院内护理都忙不过来,很难有余力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在一些工作量小的医疗机构,护士则面临着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的问题。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前述方案要求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才能提供上门服务,这将使得“网约护士”紧缺问题更加突出。试点地区的护士人才数量是否存在短缺,如何扩充护理人才队伍力量,需要试点地区摸清实情,做好研判,为“网约护士”总体短缺的问题提供“解药”。
“网约护士”的收费,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据报道披露,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地区,社区医生上门服务费是20多元,医生从上门服务中获得的经济补偿和其劳动价值不相匹配。和社区上门医生相比,“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操作往往更困难,对其服务态度、情商的考验更大。如何在收费上既体现“网约护士”的劳动价值,又能让患者普遍接受,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结合实际供给需求,参照当地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务技术价值和劳动报酬等因素,找到各方都能认可的方案。
安全问题,在“网约护士”试点中牵动着各方视线。“网约护士”试点安全问题至少包括人身安全、医疗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纠纷防止演变成公共安全问题等三个方面。保障上门服务的“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确保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妥善化解医患纠纷,才能让“网约护士”试点稳步推进,在把护理服务送到特殊人群家中的同时让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兼顾,让社会更有温度和人情味。
新生事物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网约护士”试点也一样。只要积极为试点中发现的“病”“开药方”,“网约护士”就一定能成为温暖人心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