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让中国探月工程跨步前行
发布时间:2019-10-17 09:54 | 来源: 科技日报


  74岁的叶培建,从事航天已经50多年。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脚步不断迈向深空。

 

  叶培建的眼睛做过手术,为了保护视力,他养成了“听电视”的习惯。9月17日,他从电视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紧跟着接到祝贺电话,才确定自己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虽然此前经过考核与谈话,心里有所准备,但听到主席令那一刻,叶培建仍很激动。随后,他感到一阵惭愧。

 

  “中国航天界有多少优秀人才,但这个荣誉给了我,我受之有愧。”他说,“但既然已经给了,我只有把今后的事做好,在任务中把队伍带好,才对得起这个称号。”

 

  74岁的叶培建,从事航天已经50多年。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脚步不断迈向深空。

 

  “希望汽车从山上翻下去,把我摔死”

 

  1968年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正是这一年,叶培建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成为该院下属北京卫星制造厂的一名技术员,开始了他的航天事业。

 

  2000年9月1日,我国资源二号01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颗传输型遥感卫星,无论从社会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建设方面,都被给予厚望。这颗卫星对于叶培建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他担任总设计师的第一颗卫星。

 

  但这次任务,让他经历了航天生涯中最大的挫折。

 

  卫星升空后一路向西,经过喀什测控站时成功传输数据,随后围绕地球飞行。见一切运转正常,叶培建便带领骨干队伍动身前往太原,乘飞机去西安开展后续飞控工作。

 

  那天,大家心情很好,一路上有说有笑。

 

  车还没开出大山,叶培建就接到电话:地面失去卫星信号,卫星“失联”了。

 

  他懵了。

 

  “国家花了那么多钱,用了十年时间研制这颗卫星。大家那么信任我,相信我能干好。结果……”叶培建觉得无法交代。他回忆道:“那时只希望汽车从山上翻下去,把我摔死。”

 

  很快他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卫星下次飞抵我国上空要到第二天早上,如果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许还有救。

 

  叶培建找到卫星电源负责人,确定了电量情况,同时安排人员查找问题,制定了抢救方案。

 

  问题很快就被查明了,是地面发出的一条不当指令,导致卫星姿态发生了变化。地面人员迅速编写了修正程序。当卫星从东方进入国境上空时,技术人员通过位于我国东部的长春测控站上传指令,让它“起死回生”。

 

  这颗卫星后来超出了设计寿命,并与后续卫星实现了预期之外的“三星组网”。

 

  “落到月球背面去,这是个创举”

 

  上世纪80年代初,叶培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月球探测成果。

 

  当时在瑞士留学的他,前往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总部参观各国最高知识水平代表作,美国的展品是一块来自月球的岩石。他觉得,“人家的水平确实不一样”。

 

  2001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进入论证阶段,叶培建成为首批核心研究人员之一。2004年初,探月一期工程立项,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他不仅带领嫦娥一号任务团队取得了成功,更是凭借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面对科研问题不妥协的“直脾气”,成为决定后续“嫦娥”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

 

  嫦娥二号卫星与嫦娥一号同时研制,原本作为其备份,它的研制前景一度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嫦娥一号已经成功了,没必要再花钱发射备份星。叶培建站在反对方据理力争。他说,探月工程并非到此为止,既然研制了这颗卫星,为什么不利用它走得更远?

 

  事实证明,于2010年国庆节发射的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不仅在探月成果上更进一步,还为后续落月任务奠定了基础,并且成功开展了多项拓展试验。其完成了日地拉格朗日2点探测,以及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取得了珍贵的科学数据;最后飞至一亿公里以外,也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因此,当2013年12月2日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落月任务后,其备份星嫦娥四号没有再陷入是否发射的争议,但任务规划仍有分歧。不少人认为,嫦娥四号无需冒险,落在月球正面更有把握。叶培建再次反对。“中国探月工程应该走一步跨一步。落到月球背面去,这是个创举。”他说。

 

  如今,嫦娥四号已成为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玉兔二号巡视器也已累计行走约290米。它们均已成功完成第10月昼工作,顺利进入第10月夜。

 

  对于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专家感叹道:“我们再也不能说中国人只会跟着干了。”

 

  “我要继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叶培建有一颗“大心脏”。

 

  嫦娥一号完成近月制动,指控大厅里一片沸腾,老专家们纷纷落泪,他却始终很冷静。

 

  后来他说,工作已经做到位了,对这个结果,心里有底。

 

  嫦娥三号发射前夕,一台设备信号异常,发射是否推迟,谁也拿不定主意。叶培建担起责任,拍板按时发射。他解释说,这并非设备故障,而是塔架结构造成的信号干扰。

 

  嫦娥四号任务中,叶培建担任所有型号的总设计师、总指挥顾问以及质量总监和飞控专家组组长,忙得不可开交。任务实施在即,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却显得十分轻松。

 

  “飞控专家组的最高境界就是喝咖啡、聊天,无事可做。”他笑道,“如果任务实施中我还忙得不行,那就麻烦了,说明遇到了问题。”

 

  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那一刻,该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泪流满面,叶培建静静地握住她的手,以示鼓励。这或许已是他最激动的表达。

 

  在发射现场总是气定神闲的叶培建,成为了同事眼中的“定海神针”。大家都说,只要有叶总在,哪怕一句话不说,心里也踏实。

 

  近年来,叶培建更多是站在幕后,默默地为年轻人撑腰,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我国深空探测。无论是我国即将实施的嫦娥五号、火星探测任务,还是规划中的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乃至未来计划实施的小行星、木星等深空探测任务,都让他十分牵挂。

 

  “人类在地球、太阳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们注定难以为继。”他说,“有人觉得今天看起来探索太空没有用处,但未来的太空权益,我们现在就要开始争取。现在不去,将来再想去可能就晚了。”他说。

 

  胸怀远大梦想的叶培建,始终脚踏实地,不忘根本。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会抽出时间出去演讲、作报告,把航天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大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拿出一封来自他演讲过的杭州崇文实验小学学生的信。“在您的讲解中,深奥难懂的航天知识变得那么有趣,浩瀚神秘的宇宙变得那样令人神往……从那天起,我们全校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成为了您的粉丝。您点燃了很多少先队员心中的航天梦……”他认真地念着信,慈祥的脸上浮现出欣慰与自豪。

 

  “我是人民的一分子,我的荣誉是人民给我的,我要继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叶培建说。(记者 付毅飞)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做好快递包装物分类处理 国产腹腔机器人产品研发获突破 阿里巴巴启动香港IPO计划 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第四期在京举… 零突破!中国抗癌新药在美获批上市 第三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全国… 电动车关键资源国际研讨会举办 把… “携号转网”全国试运行本月底全国…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