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雪龙2”号 去南极破冰
发布时间:2019-10-15 09: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资料图片
  本版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5日首航南极,它将与“雪龙”号一起开启“双龙探极”时代。本次南极科考的海陆空观监测设备也纷纷升级,这将助力多学科联合科考、筹建新站点等任务的完成。

      

  从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活动开始,到如今我国南极科考事业已走过35个年头。今年,正值南极中山站建站30周年,昆仑站建站10周年,泰山站建站5周年……10月15日,我国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将从深圳出发,再奔赴南极开展科考活动。

  新搭档

  “双龙”偕行探南极

  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的最大亮点,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极地,并与“雪龙”号一起“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双龙探极”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南极地区部分海域常年冰封,破冰是航行的前提,但“雪龙”号的破冰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极地科考的需求。“雪龙2”号则不同,它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能以2节至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加雪厚0.2米的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并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海洋原地360度自由转向,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船舶机动能力大幅提升。

  “借助‘雪龙2’号更强的破冰能力,科研人员能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对于科学家来说,能够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扩大科考作业的范围,是弥足珍贵的。”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说。

  “雪龙2”号不仅是破冰能手,还是一艘名副其实的科考船。“它配备了一系列走航观测设备,可在船舶航行过程中自动观测气象、海洋基础环境和海底地形地貌等,在网上实现实时共享数据。科考队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掌上电脑掌握船位、气象、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船长赵炎平介绍。

  “双龙”如何偕行?

  据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第一航段领队徐世杰介绍,两船将相伴在11月上旬通过西风带,于下旬抵达南极中山站,“雪龙2”号将实施破冰作业,为“雪龙”号向中山站运输开辟海上通道。此外,两船将在普利兹湾协作,回收和布设多种海基浮标。随后,“雪龙”号将前往罗斯海、阿蒙森海作业,“雪龙2”号将赴宇航员海和长城站作业。专家表示,“双龙探极”充分考虑了我国极地考察面临的艰巨任务,将有力促进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

  新设备

  提升海陆空科考能力

  为了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我国多年来做出了不懈努力。当前,我国南极科考已形成海陆空协同、综合立体观测的局面。第三十六次南极科考将有一批科研新设备大显身手,以求产出更好更多的考察成果。

  拿海上设备来说,海洋观测离不开浮标。西风带作为南极的一道“屏障”,对南极特殊气候环境、南极生态系统以及冰盖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本航次将回收一套于我国第三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布放的西风带海洋观测浮标,再布放一套优化了结构和电气稳定性的新型西风带海洋观测浮标,以获取南极西风带的水文、气象、动力等基本环境的实时数据,分析西风带环境变化规律,评估西风带对南极乃至全球环境的潜在影响。

  船上的新装备也不少。在“雪龙2”号月池车间里,有一套方型月池系统。月池系统由上盖、底盖、防浪板、抽排水装置、除冰装置和CTD收放装置等构成,从主甲板往下贯穿5层甲板,直通海底。通常,密集冰区舷外无法下放和回收科考设备,恶劣海况下舷外作业设备和人员都有较大风险。但有了月池系统,科考设备就可以避开海冰,从船底直接下放和回收。“整套装置都由国内自主设计制造,是极地冰区调查的利器,将用于冰区站位的调查作业。与国外设备不同的是,底盖水密设计可保持非使用时的干燥状态,更有利于维修保养。”“雪龙2”号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说。

  设备更新不止在海面。一款我国自行研制的“南极2”号极地全地形车也会助力本次南极科考。它是一款全天候的水陆两用多功能车,具备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和较强的机动运输能力,能够帮助完成人员物资运输,冰盖、陆地探路等任务。

  逐步完善的南极航空设备,也极大改变了我国南极考察的模式。“雪鹰601”固定翼飞机早就投入业务化应用,执行航空调查、国际合作、运输保障任务。而今年新成员“雪鹰301”直升机的加入,能帮助提升极区环境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极地考察的后勤保障及运输能力。

  新任务

  多学科联合观监测

  除了常规考察外,今年的任务有一些亮点。

  徐世杰介绍,本次考察将新建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业务化观测系统,充分利用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等平台,通过开展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生态等多学科联合观监测,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如果顺利实施,南极环境观监测将跃升一个新水平。

  今年还格外强调对南极的绿色考察,“雪龙2”号将在这个任务中大显身手,因为它的破冰能力强,能离岸更近,可以运出陆地更多垃圾。同时,考察队将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与国际合作,对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实施各考察站站区环境整治,例如污水、废弃物处理,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令人期待的是,本次南极考察,还将继续开展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的建站前期准备工作。我国现有4座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分别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和南极冰盖的中心。计划建设的位于罗斯海地区的新站,与现有4座考察站所处区域不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会具有差异化更强的科考价值。

  装上新设备,带着新任务,愿“双龙”的首次合作探极,成果丰硕,满载而归。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15日 12 版)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做好快递包装物分类处理 国产腹腔机器人产品研发获突破 阿里巴巴启动香港IPO计划 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第四期在京举… 零突破!中国抗癌新药在美获批上市 第三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全国… 电动车关键资源国际研讨会举办 把… “携号转网”全国试运行本月底全国…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