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隧道右线于2009年6月13日15时58分胜利贯通,相向开挖施工人员握手庆贺。 |
2010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
过去,人们是这样形容厦门翔安区的:“风头水尾、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岛内外只有厦门大桥和厦门海堤两条通道,乘坐班车单程就要两个多小时。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开通后,单程只需要8分钟。
亲历者说
张建斌: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翔安隧道不仅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完成勘探、设计、施工的海底隧道,还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断面的钻爆法海底公路隧道工程。
诸多“第一”的背后,是建设者面临的巨大考验。“工程建设须穿越陆地、浅滩和海域三种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张建斌说。
“在海底花岗岩层,风化深槽让工程遭遇了最大的施工挑战。”张建斌回忆。所谓风化深槽,就是海底岩层因风化作用形成的深坑,就像一只嵌在岩石中的V形水缸。其竖直嵌入岩层,与海水相通,下半部装满了淤泥砂石,一旦施工不慎,就像在几十米的海水下把隧道撕开了一个口子,整条隧道都有报废的危险。“我们曾向风化深槽里钻了个探测孔,取出岩芯一看,竟是一摊混着海水的黄褐色烂泥。”
工程技术人员没有退缩,反复试验论证后,设计出全断面帷幕注浆新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风化深槽前约5米修出一个平整面,在这个平面上钻出200多个直达风化槽的小孔,通过这些小孔,注浆机将强力速干水泥注入风化槽,几个小时后,前方风化槽的烂泥、碎石就板结成与岩石硬度相当的水泥块,接下来钻隧道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岩石中凿一个孔了。”张建斌介绍。
新技术唯一的缺点就是速度慢。“130米的风化槽,整整花了20个月才完成。有时一天只能挖掘十几厘米。”张建斌说,这也成了名副其实“用手抠出来的世界难题”。
参观贴士
为纪念在翔安隧道建设中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农民工,厦门市在隧道五通端洞口设立了一座巍然耸立的花岗岩圆雕,为三名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形象;并在隧道洞壁中设计了大型浮雕,再现了当时建设者紧张、惊险的奋战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