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我来自人民,要继续为人民服务
发布时间:2019-10-09 10:27 |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人民网北京10月5日电(赵竹青)“这是人民给我的、我是人民的一份子、我要继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叶培建在得知自己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后,向记者谈及自己对于这一称号的“三个理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程开甲五人获得“人民科学家”称号。

“这个称号非常崇高,人数非常少,而且很多人已经去世了,我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叶培建说,“非常遗憾的是,授予的五位‘人民科学家’,其他四位都去世了,所以我还要替他们多做一些事情。”

航天强国即将圆梦

“我今年74,身体还可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全体航天人铆足了劲向航天强国“冲刺”的时候,叶培建信心满满。

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航天老将”叶培建仍以一腔热血,奋战在航天第一线。无论是近在眼前的嫦娥五号、火星探测,还是计划中的嫦娥六号、七号……都在他的运筹帷幄中,甚至更遥远的月球基地、小行星探测,他也已经有了初步构想。

叶培建从事空间技术研究工作五十余年,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方面成就显著:他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无人探测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的总指挥和总师顾问。

“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方方面面要强大。”曾经参加了航天强国论证的叶培建认为,航天是一个国家技术的综合,航天的发展需要各项技术的发展,各项基础的支撑,少一样也不行。

目前,我国已经是航天大国,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叶培建透露,2020年左右,随着火星探测、嫦娥五号采样返回、空间站建设等一系列航天工程的实施,“我国将正式迈进航天强国行列。”

看待航天,眼光要放长远

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过程中,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精神的传播、航天人才的培养,无疑将对国家的发展起到“牵引”作用。

但在叶培建看来,航天的意义远不止如此。他说,首先,人类要探索宇宙形成、地球起源等问题,不走出去,是不行的。“太空还是有很多资源的,无论是月球,还是小行星。今天觉得开采起来很困难,但是再过100年,200年呢?这段时间在历史长河上只是很短的一瞬间。”

“中国围绕海洋权益曾经吃了很多苦头。”叶培建说,如果把宇宙看作海洋,有些地方,我们现在不去,将来就可能去不了了。“如果今天我们能去而不去,后人就会在太空权益上遇到我们今天一样的问题。”

“所以,从长远来讲,航天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叶培建说。

航天是差一点点就成功,差一点点就失败

耕耘天际,叶培建这条路走得踏实,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据他回忆,自己遭遇过的最大挫折,是2002年“资源二号”卫星升空后失联的那一次。

那是他挂帅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卫星成功发射上天后,他在完成任务后的返回途中,收到了卫星上天后没有按指令工作消息。

“当时,我坐在车上,第一反应是希望车从山上掉下去,这样我就解脱了。”叶培建感慨地说。可是,稍微清醒一下,自己作为总师、总指挥,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天大的担子也得扛起来。

振作精神,冷静下来之后,叶培建带领团队逐一排查故障,原来是地面发错指令了。

“知道错在哪儿,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抓住最后的抢救机会,第二天卫星过境时,他们将新的指令发送上去,卫星恢复了正常。这颗“命运多舛”的卫星,本来只有2年的设计寿命,结果它顽强地工作了5年,还实现了预期之外的“三星组网”。

战略思维,抓更高层次的东西

在谈及取得成绩背后的原因时,叶培建说,他所理解的航天精神,是包含看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团队精神和甘于从小事做起的奉献精神的综合体,“这些,是一个航天人所应该有的素质”。

“个人是队伍中的一份子。”就个人来说,叶培建给自己总结了两条:第一是比较执着和自信。“方案做好,经过反复推敲后没问题的话,我是相信它的。不会遇到点困难就怀疑自己。”

第二是比较自律。对自己来说,该挑的担子毫不犹豫地挑起,同时对别人要求也严格。在任务中,“作为总师,就是要抓更高层次的东西;具体的东西,你比我清楚,我相信你。”

航天要创新,也要脚踏实地

建设航天强国,必须依靠创新。“不创新,怎么走到前列?但创新就要脚踏实地。”叶培建说。

然而,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打一个成一个,要保成功”的观念向来根深蒂固。对此,叶培建也承认,“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创新。”

所以,如何处理好关系“保成功”和“促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叶培建认真思考的问题。最后,他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应用型的卫星,要花主要的精力保成功;而探索型的卫星,则应给予更多的创新空间。

他拿嫦娥探月的数次经历来举例:“嫦娥一号是‘继承+创新’,创新占主要,它能做到60多项自主创新,一次就达到绕月的先进水平,就是因为创新。”另外,嫦娥二号、嫦娥四号作为备份星,“尤其是嫦娥四号,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一些同志提出落到月球正面,落到月球背面我和其他少数同志是很坚持的。因为这是一个探索型的事情。”

“热血院士”热心科普

现在的叶培建,尽管工作很忙,他还是尽可能地在全国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为祖国的未来,撒播航天的种子。由于航天的话题很受关注,而且他的讲解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受到了听众的欢迎,现场常常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都站满了人,远远地看他用皮球、雨伞、泡沫板等道具,演示高深难懂的航天技术。

在被问及时对青年一代有什么期待时,他向记者展示了前一天刚刚收到的学生回信,认为“这是最好的回答”。

信中,小学生们以工整的字迹写道:“敬爱的叶爷爷,您满腔的爱国情怀,执着不弃的事业追求,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让我们无比敬仰。您为我们种下的科学种子,一定会茁壮成长,我们全体少先队员,会牢记着您给我们的题词:仰望星空,探索未来。”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做好快递包装物分类处理 国产腹腔机器人产品研发获突破 阿里巴巴启动香港IPO计划 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第四期在京举… 零突破!中国抗癌新药在美获批上市 第三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全国… 电动车关键资源国际研讨会举办 把… “携号转网”全国试运行本月底全国…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