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敢于碰硬 鼓励“拍砖” 倡导科研“六不文化”
发布时间:2019-09-23 10:36 | 来源:科技日报


  “不浮不夸,不焦不躁,不求名利,不忘初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提出的科研“六不文化”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首届老科学家圆桌会议上引发热议。与会的10位院士及7位青年科学家纷纷为学风建设建言。

  “在农业科研中,要培育出一个新的种子,如果一切顺利,起码也得十年时间,有时候我们太着急了。”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忠贤语重心长地说,科研工作者不能急,要舍得花几年甚至几十年解决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他认为,形成良好学风需要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各司其职,“出了事明确双方责任,不能一刀切。在制定规则时,不能把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混在一起,违法就要按违法处理”。赵忠贤还倡导不同意见的公开论争。

  “要重视培养年轻人。”在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看来,年轻人是学风建设的生力军甚至是主力军。杨乐建议提高我国学风建设的标准,即把真正的创新视作科研的灵魂。他表示,除了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零容忍外,要发挥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科技工作者认识到真正的创新不是跟风、“描红”,而是敢于攻坚克难,敢于碰硬。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大内科主任唐熠达表达了相同看法,他希望加强学风道德教育,以德树德,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唐熠达直言,要破除科研产出的“浮肿”,即论文多、实效少;要打破圈子文化,促进公平的研究生态建设;要鼓励“拍砖”,打破一团和气的表象,促进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同时,他建议在科研的国际合作中提出更多“中国方案”,避免简单跟随。

  中国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曹晓风等围绕促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减少科研人员重复“戴帽”、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保证科研时间等方面发表了意见。一些院士建议调整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以鼓励原创成果为导向;还有专家建议给科研工作者提供多渠道的个人上升空间,不能把论文作为晋升的单一指挥棒。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沈岩总结道,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老科技工作者要率先垂范,确保科研工作严谨扎实,“甘坐冷板凳”,为青年科学家树立榜样,青年科学家也要积极参与学术建设。他表示,与学风建设密切相关的科技评价体系、科技奖励制度、科技活动管理等,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协作解决。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做好快递包装物分类处理 国产腹腔机器人产品研发获突破 阿里巴巴启动香港IPO计划 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第四期在京举… 零突破!中国抗癌新药在美获批上市 第三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全国… 电动车关键资源国际研讨会举办 把… “携号转网”全国试运行本月底全国…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