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旷视科技提交招股书,计划登陆港交所,如果顺利上市,旷视将成为中国AI第一股。
如港股上市成功,旷视科技将成为继小米和美团之后,第三家同股不同权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小米仍股价不振较发行价腰斩,两天前美团点评才重回发行价。
人工智能技术一直是创业的热门领域,随着“领跑者”旷视科技率先披露招股书,业界也得以窥探行业的个中滋味。
“AI四小龙”多数有上市计划
在业内,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AI四小龙”。
去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达7.5亿美元。从市场格局角度,商汤科技居首,市场份额达23%,其次是旷视科技,为20.6%,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紧随其后。
其融资能力之强,可谓招股书上一大亮点。截至目前,旷视已经完成了4轮9次的融资,总计融资金额达到13.49亿美元(接近百亿元人民币)。
据招股书披露,旷视2016年、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6780万元、3.132亿元、14.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8.8%。今年上半年,旷视营收为9.49亿元,同比增长210.3%,经调整净利润为3270万元,2018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为1.369亿元。
在IT分析师孙永杰看来,在此时选择上市,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人工智能公司在经历多轮融资后,各方投资者的投资要尽快实现,尤其是在估值很高的情况,再寻找新的投资者接手比较困难。
相比之下,在融资降温的当下,下一轮融资难度可想而知。根据IT桔子人工智能趋势显示,截至8月,融资事件数291起,不及去年717起的一半。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赖剑煌也引述CB Insights数据时表示,去年90%的人工智能企业处亏损状态,即便是谷歌母公司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去年亏损达到5.7亿元,而在国内,多家AI公司正在卖资产,以及投资人在退出。
在旷视冲刺“人工智能第一股”之际,其他企业也跃跃欲试。“我们目前在进行一些上市的辅导工作,有考虑科创板,在筹备中,没有明确的进程可以公开,时间尚不确定。”云从科技相关人士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此外,依图科技也曾对外透露,有意把上市标地选定为科创板,而商汤科技则三缄其口。
智慧城市服务仍占主导
去年,四小龙之间的商业落地策略开始分化:商汤加大平台化战略,依图重点发力医疗领域,云从瞄准了金融领域,旷视则选择了继续往前端发展,推出了各种前端硬件产品,并拓展了供应链领域,包括仓储、物流机器人。
在招股书中,旷视科技称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及软件能力主要组成部分包括Brain++深度学习框架、算法及平台软件,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
安防、金融等一直是计算机视觉企业深耕的领域,面向政府和公共机构(安防)的城市物联网营收占据“半壁江山”,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0.57亿元、6.95亿元,占比分别为74.1%、73.2%。
旷视于2018年为中国98个本地城市的政府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而2016年为31个城市,复合年增长率为77.8%。
对初创企业来说,核心客户群体占主导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孙永杰说,人工智能企业最大的风险在于,其所有活动都建立在合作伙伴的业务之上,自身没有核心的产业基础,以人脸识别为例,其合作伙伴有诸多供应商可选,这意味着任何一家都可能被随时替代。
算法公司向软硬结合转型
对于人工智能公司,始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技术红利期很短,领先机会可能稍纵即逝,产业化落地的路并不平坦。人脸识别商业化竞争愈加激烈,人工智能算法公司逐步向硬件进军。
旷视科技2011年成立至今,经历多次业务转型,从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旷视越来越看重硬件设备,并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摄像头,发力软硬件一体。
最近,商汤科技在深圳推出了全新智能通行产品——商汤智行人脸识别一体机SensePass Pro,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技术执行总监马堃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商汤在成立之初,也并没有打算做硬件,落地应用中,客户对硬件有需求,我们也开始考虑,将技术集成进一个专用的小硬件里,人工智能落地需要软硬结合的优化方案。
相比之下,依图则走出了另一个挑战更大的领域,今年5月,其推出一款云端视觉推理AI芯片“求索questcore”,这也是该公司进入硬件领域后开发的首款芯片。
“一开始大家都在做人脸识别,后来发展到最后,加入视觉、语音、人机交互、知识图谱、语言处理的技术。”云从联合创始人温浩表示,事实上,用“人脸识别公司”或者“计算机视觉公司”标签已经不准确了。
在他看来,各大AI公司都在不断探索商业模式的落地,与各行业赋能,但最终比拼的还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公司规模成长后,能像华为等公司一样培育出色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