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飞眼”助力现代版“曹冲称象”
发布时间:2019-07-18 09:21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天津海关关员利用无人机对资源类大宗散货开展水尺计重。 本报记者 顾 阳摄

  伴随着阵阵“嗡嗡”声掠过水畔,一架无人机在天津南疆港岸边的“明和轮”甲板上缓缓升空,随即悬停在海面上空开始工作,把清晰的船舶水尺标记实时传送到甲板上工作人员手中的平板电脑里。这是天津海关首次使用无人机辅助观测船舶水尺,也标志着天津海关开展无人机观测水尺正式启动。

  所谓水尺计重,就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以船本身为计量工具,通过观测船舶吃水的多少,求得船舶的实际排水量和船用物料重量,以间接对船载货物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被称为现代版的“曹冲称象”。

  天津海关所属天津南疆海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来,我国资源类大宗散货进口量猛增,货物到港后短重情况并不少见。传统使用的拖轮水尺计重方法,一直存在着鉴定现场无法复原、鉴定结果追溯困难的弊端,工作效率不高,人员安全也存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天津海关将推进水尺计重信息化改革作为课题研究方向,希望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港口经济发展。经过多种技术方式比对,天津海关工作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无人机,借助这双会飞的“眼睛”进行数据采集。据介绍,通过应用无人机辅助水尺计重,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全程视频记录鉴定过程、有效还原工作现场。

  “一旦发生货物短重情况,可为国内企业索赔提供有力支撑,对船方也具有一定约束作用。”天津海关关员介绍,传统的拖轮检测水尺,单次使用费用约为1300元;而应用无人机之后,单次成本减少至780元,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成本。此外,在保障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可将原本约需40分钟的观测时间减少至20分钟,从而提高通关效率,可谓“一举三得”。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做好快递包装物分类处理 国产腹腔机器人产品研发获突破 阿里巴巴启动香港IPO计划 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第四期在京举… 零突破!中国抗癌新药在美获批上市 第三届“北斗+”创新创业大赛全国… 电动车关键资源国际研讨会举办 把… “携号转网”全国试运行本月底全国…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