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嫦娥四号新发现!中国科学家证实月幔成分
发布时间:2019-05-16 14:55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董瑞丰)月球表面以下约60至1000千米的月幔,由哪些物质组成?困扰科学家已久的问题有了最新答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6日公布,由该台研究员李春来带领的一支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获取的探测数据,给出一批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上海技术物理所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区获取的就位光谱探测数据分析,发现着陆区月壤物质中橄榄石相对含量最高,低钙辉石次之,仅含有很少量的高钙辉石。

李春来表示,嫦娥四号的着陆区位于月球最古老的撞击盆地,月壳早已减薄或完全剥离,且有充足证据表明,嫦娥四号的分析对象是因为小天体撞击而挖掘、抛射到表面的月幔物质。因此,分析发现的矿物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于月幔的深部物质,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

关于月球起源的一个重要假说——月球岩浆洋理论推断,随岩浆的演化,较轻的斜长石组分上浮结晶形成月壳,橄榄石、辉石等较重的富铁镁元素的矿物下沉结晶形成月幔。然而,这一关于月幔物质组成的推论此前尚未被很好地证实。

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16日当天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坑内。此后,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背表面,其上携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成功获取了着陆区探测点的高质量光谱数据。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单分子热传递速率首次测得 在“硬质”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大… 广东新发现46个植物新种 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研发取得重大突… 来自蟹状星云 迄今最高能光子现身 未来人类或可在太空繁衍 探索微观粒子的“放大镜”不再受制… 世界首次!我科学家成功破译古小麦…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