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环境观测载荷通过在轨测试评审
发布时间:2019-01-07 13:55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1月4日电(记者徐海涛)传统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以近地分布的观测点为主,难以反映区域全貌,而卫星观测技术此前一直被国外垄断。近日,由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搭载在高分五号卫星上的大气环境观测三大核心载荷,通过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组织的在轨测试总结评审,标志着中国大气环境观测技术取得新突破。

  这三台大气探测载荷2018年5月随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当月均实现了开机成像。三台载荷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和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分别承担着污染气体、温室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的观测任务。

  据介绍,中国大气环境监测以往依赖国外卫星综合观测数据,由于并非原始数据的实时发布,准确性和时效性难以保证。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研究员司福祺表示,这三台载荷能够针对地球大气层敏感成分要素进行全球快速精确的信息获取,还能对地表污染源的产生、输送和消散过程进行分析,对推动环境监测监管、应急研判、评价规划将发挥积极作用。

  评审结果显示,EMI为中国首次获取了大气痕量气体二氧化氮等的全球分布状况,其分布特征与国际同类卫星结果一致;GMI获取的温室气体光谱数据和国际同类卫星观测结果一致;DPC获取了多光谱、多角度偏振图像,成功反演了全球陆地、海洋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及云相态分类产品,已成为全球唯一可在轨业务化运行的采用偏振技术手段探测气溶胶的卫星遥感器。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单分子热传递速率首次测得 在“硬质”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大… 广东新发现46个植物新种 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研发取得重大突… 来自蟹状星云 迄今最高能光子现身 未来人类或可在太空繁衍 探索微观粒子的“放大镜”不再受制… 世界首次!我科学家成功破译古小麦…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