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科技共识
发布时间:2019-10-18 10:57 | 来源:光明日报


  10月17日,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2019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围绕“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素质促进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与会科学家就人类科技、社会发展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以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人类仍然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和食品安全等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也需要各国科技界的通力合作。

  “科技合作应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应对共同挑战,我们应当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商、共建、共享更多合作平台,以夯实可持续创新的有效行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说:“中国科学院全面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测序、ITER、SKA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努力在推动科技突破与发展中贡献中国创新、中国智慧。我们积极倡议成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得到了40多个国家、地区的科研机构和相关国际科技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将继续推进与各国科技界开展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重实效的科技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表示:“世界经济增长依赖于各国协同发展。中国工程院已同世界40多个国家级工程院、有关国际工程科技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与‘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开展合作,构建起‘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科技合作基本框架。未来,中国工程院将携手国际工程科技界,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交叉领域,推动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开拓全球科技创新新格局。”

  “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求进一步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全球挑战。”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达亚·瑞迪说,“全球结成伙伴关系,注重科技可持续创新,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他表示,此次中国提出的全球科技治理倡议值得全球社会借鉴,国际科学理事会已与中国就正式推进这一倡议开展合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朱尔勒·霍夫曼曾于1980年首次到访中国,近40年间出访中国已有50余次。他说,中国在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科技进步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霍夫曼认为,全球各国发展情况千差万别,而中国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开放度很高,中国科学界正在与世界科学界进行更多合作。

  聚焦人类社会发展共性问题,发布2019年度十大科学问题

  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计划在今后10年在全球实现三个目标: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遏制气候变化,从而开启了全球合作发展的新篇章。而科学与技术或将成为实现议程目标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动力支撑。

  围绕议程中17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组委会聚焦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战性的需求,在健康、环境、能源三大领域,面向全球组织定向网络评选活动,最终遴选出2019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荣根和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安妮·基特森共同发布了十大问题。

  “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永恒追求,正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获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忧虑的严峻挑战。”蔡荣根说,“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气候、空气、水土、海洋等一系列跨国界问题,各国科学家应携手合作、应对问题,共同寻求科学的解答。”

  安妮·基特森表示,“当今时代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和国家能够单独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所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有赖于全球合作,从而进一步解决全球所面临的问题。”她说,“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下,各国都必须要去解决未来十年所面临的重大目标和课题,这为我们打开了新合作以及全球发展的新机缘和新机会。”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认为,十大问题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挑战,需要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等各界人士共同关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科技合作,最大限度聚合全球科技界的智慧和共识,相信只要迈出合作的步伐,汇聚共同的力量,人类就一定有希望找到解决方案。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科技是人类文明的一把双刃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未来科技走向何处,人类文明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也是各国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中国当今科技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有速度、有成绩、有问题、有期待。成绩世界瞩目,也存在诸如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等问题。”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当前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的到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当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贡献出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热核聚变组织(ITER)驻欧盟政策官员、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开放大学教授克雷森认为,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和美国等是ITER的成员,他称此为“国际社会在科学技术合作上的全新模式”。“在ITER这个大家庭中,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每个人都需要合作。”克雷森表示,“中国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非常出色的作用。在ITER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国际科技合作大项目开始起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科技领域率先得到实现。”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明略科技发布数据中台战略 助力企… 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人才近4万人 … 识人、识车、识商品 视觉识别让生… 甘肃试水AI课堂 为教育插上人工智… 高文院士:10年后人类社会将进入智… 智能化是信息化高级阶段 无人作战如何冲击战争伦理 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从未知而来…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