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畅行中国安徽‘智’造”全国百城百台大型融媒采访活动走进合肥。
中部六省份的总人口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区位上横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河流,既承东启西又连南接北。安徽省作为典型的传统中部大省,近年来抢抓区域发展战略机遇,下好创新“先手棋”,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引领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登上3万亿元台阶。
尤其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带来了重大机遇,安徽近年来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随着国家层面政策的推进,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凭借各自优越的区位条件,正在逐步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全面覆盖。就安徽而言,其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地位日益凸显,在全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其中皖江八市已经整体进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而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合肥,正在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释放发展动能。“这对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是重大利好,也为合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我们将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推动合肥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年两会期间,合肥市市长凌云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把握机遇、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开放”和“创新”是合肥给出的答案。
2014年,国家首次将合肥定位为内陆开放新高地,合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明显提升。而今,合肥拥有多重身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之一,合肥面临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需求。
“我们将以更大的魄力实施大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发展新型贸易方式,鼓励企业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引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凌云向记者表示。
借助高水平高层次的开放平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合肥发展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劲的增长引擎。2018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5%,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增长16.6%。
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及新能源、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在合肥的集聚效应明显,为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据合肥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9年前七个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新材料、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较上半年分别提高0.6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未来,合肥还将抢占量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行业新秀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一台“安徽造”,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等家电“四大件”的安徽产量近年来已连续两年突破亿台。
走进全球最大的全氧燃烧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虹光伏”)的生产厂房,记者实地感受了光伏玻璃的生产流程: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1600℃的高温让“砂子”变成光伏玻璃有条不紊地“流淌”在生产线上。
为积极响应合肥市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的号召,彩虹光伏已建成12MW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超1200万度。彩虹光伏副总经理方忠喜告诉记者:“公司现有800T/d和750T/d全氧燃烧玻璃窑炉各一座,全氧燃烧窑炉具有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品质等优点,较普通窑炉节能30%。针对光伏玻璃生产中排放大量400℃~600℃高温烟气中产生的余热,公司启动余热发电项目,回收60%热量用于发电,年发电量在2800万度以上,另有少量用于生产生活使用,这种自产自用的绿色制造模式大幅度节约了电能费用。”通过近些年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彩虹光伏逐渐成长为面向全球的光伏行业新秀。
江淮汽车是安徽省的老牌汽车制造企业,如今,它已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由低性能、高能耗逐步走向绿色发展和高端化发展的典型代表。2017年6月1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共投入两亿元用于转型升级,实现了江淮大众共线生产:高柔性、高控制、高速自动化焊接线拥有170台Fanuc机器人,生产节拍达到60UPH(每小时60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淮iEVS4是江淮与大众共线生产的纯电产品,其静音性、操控稳定性、驾驶平顺性、制动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准。
升级革新带来的是更加精良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从1968年生产出安徽省第一辆汽车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江淮汽车已累计出口超60万辆,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碑较好,对其出口量占到江淮汽车出口总量的60%以上。
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了解,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方阵,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有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合肥逐步建立起“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在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康养机器人——自理助力椅,这项科技转化成果主要服务于下肢瘫痪、肌肉力量退化的病患或体能下降的老年人群。“康复、养老、助残领域是现代机器人关注与探索的重点之一,我们围绕智能机器人以及下一代人机协作机器人的核心软硬件技术努力探索其在医养康助领域的产业化落地应用。”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市场部总监钱程向记者表示。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展出近30组/件机器人产品,包括智能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消防灭火机器人、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等。钱程告诉记者:“智能机器人是此次展出的主题,我们希望能够在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上为安徽省做一次亮相和代言。”
除了机器人,智能语音的产业化应用遍地开花。既能实现实时语音转文字,还支持多国语言和几十种方言,在科大讯飞的展台前,翻译机3.0、学习机、录音笔、智能办公本等“黑科技”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前来参观体验的人挤满了通道。
2017年11月,科大讯飞入围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大讯飞现已引领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政法、消费者、智能客服、智能汽车、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据了解,截至2017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已占据中文语音市场70%以上的份额。2019年9月16日,科大讯飞被授权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
根据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人工智能·中国声谷高端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显示,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达到64.5%,较2018年增长4.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居前三,安徽排名第六。在合肥,这样的成绩甚至连出租车司机都耳熟能详,“我们都在讲‘芯屏器合’‘集终生智’,这是我们合肥的产业架构目标。近些年我拉的外国客人越来越多,他们很看好合肥的发展前景。”从业9年的出租车司机程师傅笑着对记者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为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安徽省积极作为。以合肥为例,合肥相继出台实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20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2条、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8条等政策措施。近年来,合肥新增两院院士10人,在合肥的两院院士达123人。
采写:《中国报道》见习记者 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