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工智能,让安防更“聪明”
发布时间:2019-06-17 16: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安防领域拥有海量视频图像,人工排查耗时费力,如何实现实时智能检索?如何将低效的人眼识别,变为自动精准排查、快速追踪目标?人工智能的应用,怎么让我们的公共安全更有保障?

近日,在2019年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云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的智能安防视频数据分析系统受到市场关注。该系统可将海量视频数据以“读秒”的效率快速处理,并输出动态三维立体成像,不仅节省人力,还大幅提升清晰度和辨识度,有效突破了现有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瓶颈。

安防视频领域专家杨昌军介绍,近年来我国安防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智能化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和难点。如目前的智能应用主要集中在前端设备产品的某些智能功能上,而在核心的处理器芯片、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等硬件技术,以及超算技术、大数据处理软件、海量安防信息的融合应用等方面差距较大。

“比如在复杂环境中的人脸识别,模糊的光线、半遮挡的人脸、运动状态等,都对人脸准确识别构成了挑战。再比如,受到算力、算法和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制约,安防监控视频的快速处理和深度利用仍需要大量使用人工分析。”杨昌军告诉记者。

专家介绍,云雷科技的数据分析系统突破了人脸识别技术“正面拍、高清晰”的局限,可以根据背影、体态、脸庞、行为等综合体征进行动态的目标识别。对于雾天、风雨、侧面等过去难以运用的“无效数据”,也能准确识别。通过算法(技术)和解决方案,有效实现目标发现的准确化、实时化、智能化。

“我们可以实现十亿分之一乃至万亿分之一级别的压缩比率,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过去需要几天处理的海量视频图像。”云雷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能实现这么快的速度,在于他们运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和强大的GPU(图像显示处理器)计算能力。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各种信息的融合处理,将分属不同部门甚至是个人终端获得的视频影像信息融合引接到一起,通过超高速数字模型计算、超高速压缩算法等,完成对特定目标的识别、预警、跟踪,以更好形成合力,保障公共安全。

据介绍,这一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图像的快速清晰识别问题,还能根据不同行业场景的需求建立多种方程式和算法,精准建立各领域基于数据的仿真模型。据了解,云雷科技创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和高速运算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减灾、高铁检测、医疗和新材料研发等领域。本报记者 冯 华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7日 14 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明略科技发布数据中台战略 助力企… 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人才近4万人 … 识人、识车、识商品 视觉识别让生… 甘肃试水AI课堂 为教育插上人工智… 高文院士:10年后人类社会将进入智… 智能化是信息化高级阶段 无人作战如何冲击战争伦理 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从未知而来…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