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新能源汽车的“火热”持续引发关注。
8月10日,广西南宁街头,一辆云度π3发生自燃。8月13日,河北一辆长城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R1也发生自燃。四天内接连发生两起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让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新京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发生了近10起自燃事件。而面对自燃,车企以及电池厂商的回避躲闪、含糊其辞,也让消费者顾虑丛生。
自燃不分“高中低”
从近几日发生的自燃事件看,π3是造车新势力云度2018年年初推出的一款新能源汽车,R1是欧拉汽车在去年底推出的一款新能源汽车,两款车售价偏中低档。
莫非中低端新能源车辆爱“引火烧身”?新京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发生的近10起自燃事件发现,爱“发火”不分高中低档,起火原因各不同。
今年4月21日在上海小区地下车库发生一起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静态停驶中突然冒烟起火并伴有爆炸声,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殃及池鱼”,使得特斯拉以及旁边的奥迪和雷克萨斯共三辆车燃烧得只剩“骨架”。自燃事件不是孤例,5月在香港街头,一辆特斯拉Model S停驶中冒烟起火。
就在上海发生特斯拉自燃的第二天,4月22日,造车新势力蔚来也在西安发生一起自燃事件。如果说这起自燃与车辆碰撞致电池短路起火有关,5月16日发生在上海一小区车库的蔚来静态自燃事件,则将电池安全推到风口。6月14日,在武汉一地面停车场停驶的蔚来再次发生自燃。6月27日,蔚来在石家庄又发生一起自燃。3个月四起自燃,且车型集中在蔚来ES8。
有着多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经验的比亚迪今年4月24日也发生了一起自燃事件,停放在武汉某中学附近的E5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车辆底部冒烟并燃起大火。尽管官方表示“电池完好”,起火处在后备厢,不过还是让比亚迪的车主们捏了一把汗。
实际上,全球已经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就在上个月,韩国品牌现代的首款纯电动汽车KONA在加拿大一居民车库中发生爆炸,车头和车顶部损毁严重。
由此看来,从高档价位车型的特斯拉、到中档价位的蔚来、再到十多万上下的比亚迪、云度、欧拉,新能源汽车“发火”不看价位,不分品牌,不分产地。
起火多集中在电池部位
6月28日,在经历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后的两个月,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事故声明,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初步判断该个别事故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并称电池包安全系统按照预期设计发生作用,车上人员有时间安全离开车辆。对这一调查结果,部分特斯拉车主表示“一些基本的信息并未获得”。而有专家也表示,“这个说法无法使人信服。”
特斯拉“不背锅”的表现有些缺乏诚意,其采取的措施也仅是向Model S和Model X的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
就在特斯拉发布“上海事故声明”的前一天,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ES8电动汽车的召回计划,召回部分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数据显示,ES8在2018年全年交付量为1.13万辆,可见召回数量占比不小。而受电池召回的影响,蔚来7月的交付量下降38%,仅837辆。
对于召回的原因,蔚来表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存在安全隐患。而从蔚来ES8连续发生的四起事件看,除了发生在西安的自燃事件与碰撞有关,发生在上海、河北的自燃车辆则属于召回范围。
与特斯拉“避重就轻、不予理睬”相比,蔚来“有则改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自主品牌的形象。不过,其他新能源发生的自燃鲜有召回。
对于8月连续发生的云度π3和长城欧拉两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两家厂家均表示车辆安全是第一位的,已经派出技术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新能源车为什么会自燃?
新京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发生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发现,充电不当、电池包及模组问题、碰撞等成为自燃的诱因。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告诉新京报记者,新能源汽车自燃主要包括电池设计存在缺陷、电池保护不到位、充电方式不当、发生磕碰等四个方面。其中,过充、快充导致的起火值得关注。过量充电时,电池的电解液等材料会裂解产生气体,从而导致起火。上海发生的蔚来自燃事件,事故车辆存在未拔插枪反复过量充电情况,而欧拉自燃事件也不排除与过量充电有关。
碰撞导致电池短路起火也不容忽视。发生在西安的蔚来自燃事件就与碰撞相关,此外,特斯拉Model 3在莫斯科起火,也存在车辆碰撞的现象。
“电池比较娇嫩。”贾新光告诉新京报记者,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根源多集中于电池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除了做好出厂前的完善设计和电池保护,还应该在电池持续跟踪服务方面下足功夫,不断升级电池系统,做到及时修补漏洞,提升安全性。“比如特斯拉对电池设计升级管理软件,可以远程升级系统查漏补缺。”
理性看待无需恐慌
在今年上海特斯拉事件后,特斯拉一名发言人表示:“特斯拉遭遇火灾的可能性是传统燃油车的十分之一。”尽管这句话有为特斯拉站台之嫌,不过也引起网友疑问,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概率大吗?
“燃油车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自燃,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了解不够,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件更容易引起关注。”贾新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充分,相关举措也不健全,后续完善、提升工作还有很多。
“新能源汽车自燃是综合性事件,从车辆和电池的设计本身,到用户不当的使用习惯,以及磕碰等历史积累,都会引发自燃,属于综合课题,需要从多方面综合研究管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极少概率的自燃事件,消费者不要恐慌,可以理性看待。
新能源汽车仍是大势所趋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逾万辆,到2018年,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接近2012年的100倍之多。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9.9万辆。但新能源汽车暴露出来的自燃安全隐患,以及今年7月新能源车销量首次下跌,也因此出现了新能源车要“凉凉”的疑问。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崔东树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不小,街面随处可见。不是所有的隐患都会变成事故。车企主动召回将隐患降到最低,消费者也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充满希望。他表示,尽管自燃事件的发生属于极少概率,汽车厂商和电池厂商都要积极吸取教训,全面改善提升,减少消费者顾虑。
业内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领域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大洗牌,而唯有技术先进、产品过硬、安全性高,方能在优胜劣汰中赢得消费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