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思政魅力
发布时间:2019-09-05 09:45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表明思政课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融入课堂教学,展现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风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每位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乐的作用独特,“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具有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相关教师应该在艺术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入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发挥艺术教育的思政效应,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艺术教育是美的教育。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索的第一个维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教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审美教育强调以善为基础,不论感性还是理性,都是“以美育人,由美入善”的过程。同时,善是美的灵魂,美在本质上追求善。例如,有的教师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出发,借助名言经训提炼出中华文化中重礼、崇和、写意等传统精髓,通过东西方建筑差异、院落与内外关系等内容,引出新中式住宅的设计手法。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尊道重礼和规矩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索的第二个维度。“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它往往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接化、感性化,能尽快让大学生零距离顿悟人生的道理。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互动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走向舞台,展示自我。以歌曲《父亲》的教学为例,教学中要注重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涵育大学生人格。育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美与道德的高度统一,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索第三个维度的呈现。教师应立足当今一些艺术成果与道德文明不匹配等社会现象,把坚持原创、杜绝抄袭的价值引领融入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宣扬诚信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追求真、善、美,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艺术教育的本质具有“辅德性”,即艺术教育要以美启真,艺术对于人格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我国艺术教育应追求的更高目标与境界。例如,有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品评经典谍战剧,在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类型特征、叙事策略、艺术意蕴及审美价值的同时,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演绎、思想内涵传达有更深入的理解,让当代大学生深入领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
作为艺术课程传承经典的主渠道,教师应深究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过经典再现的讲解与传播,在教学实践中多维度、多层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思辨力,坚定文化自信。
就像一位教授指出的,教师不仅要通过技巧的提高达到“物理变化”,更要通过境界的提升达到“化学变化”,在常学常新中练好基本功,用好课堂主渠道。
艺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旨在以美育人、以情育人、以艺益德,实现由美入善、完善人格、德艺双馨、立德树人的永恒追求,丰富完善当前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培育出越来越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汤旭梅)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5日第8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