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唯有青年的交往才能开创友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9-08-29 09:1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直频繁往来于中日两国的日本创价学会全国青年部部长竹冈光城,这一次来到位于中国渤海之滨的南开大学,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和兴奋。

在他看来,2019年是个意义非凡的年份。今年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也迎来百年华诞。45名日本青年代表远道而来,与这里的中国青年学生用“故事会”的方式相聚,盼望着在面对面的对话和真挚的情感交流中,在彼此心间架起“友谊的金桥”。

这场题为“中日友好青年故事会”的见面会,也是对45年前的一次历史性见面的纪念。1974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已身患重病,仍坚持与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进行了会面。

竹冈光城带来了91岁高龄的池田大作先生的口信。池田大作谈到100多年前周恩来曾赴日本留学,一生都在为培养青年人才作出努力。“中日青年交流一直是他关注的事业,”竹冈光城说,池田大作希望把这项事业和这段感情一代代延续下去。

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始终是两国人民的一致心声。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给“熊猫杯”征文大赛获奖的日本青年复信中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两国人民友好的未来寄望于青年一代。希望中日两国青年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为开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积极贡献。

故事会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日本创价学会青年部主办,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南开大学承办。围绕“共筑友谊金桥共创美好未来”的主题,两国青年代表动情讲述彼此的心声。

唯有真正的接触、沟通和交流,才能推倒固有的成见。目前从事互联网公益慈善事业的中国青年羊强振记得,自己在大二那年曾参与中日青年绿色环保项目。两国大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聊的话题有彼此的大学生活、人生理想,也涉及中日关系、文化渊源、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合作等,“有激烈的讨论,更有达成共识时的兴奋”。

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很多日本学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深入接触中国大学生,扭转了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他们发现这里经济发展快速,人们友好、勤勉和开放。羊强振认为,这就是面对面交流带来的效果。

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创价学会女性平和文化会议事务局局长山崎美绪在少年时期,曾在上海有过一段快乐的读书时光。

“我刚来中国时,觉得这里人说话很快,嗓门也很大,感觉跟我有点不同。”她笑着回忆,很快,她慢慢开始理解了中国人的直率、大气和爽朗,并深深爱上了这个“第二故乡”。

选择为中日和平而奔走,源于初二那年她去了一趟南京。当时她与家人一道作为志愿者参与修复南京城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她看到门口记录着遇害者的数字,“那个巨大的数字令人震惊,而当时日军的残暴也令我痛苦不已。”那一次,历史的伤痕印在这个14岁孩子的心里,“我觉得,我应该为两国友好做一个铺路搭桥的人。”

“我的家乡天津有一条海河,我的另一个家乡东京也有一条美丽的河。”天津青年穆伟回忆起自己赴日留学的美好时光,眼里不时泛起泪光。

在异乡的日子里,热情的日本朋友邀请他一起聚餐、一起旅行,给他讲日本文化和有趣的故事。穆伟说,“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日本的温度,我希望回国后能将这份友谊传递出去,为两个国家的友谊作出努力。”

带着这个愿景,回国后他成立了天津同学会海归商会,希望通过民间力量促进两国企业的相互理解信任。

创价学会东京·港区男子部副部长秋山广宣则选择了一个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方向,他致力于在中国找寻新事物,随后在日本市场落地。他注意到风靡中国大街小巷的共享充电宝服务,并在2017年年底将其引入日本,如今该项目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

“大家往往认为,在中国受欢迎的,不见得在日本受待见。”他却发现,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引入日本的同时,也是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信心传递到眼下信心不足的日本,“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巨大商机”。就在故事会当天,他的公司获得了投资并预计于2021年在日本上市。

热爱日本的语言和文化的中国女孩范铭,留日回国后放弃了日企工作,成立了一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机构,主要服务的客户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外国朋友,其中大多数都来自日本。她渴望和大家携手,为中日两国世世代代永远和平友好而努力。

创价学会川崎·幸区女子部本部长永井清华总觉得自己与中国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她在学生时代接待过中国代表团,也曾到中国留学,中国的民歌和国粹京剧等让她倾倒。直到工作后,她又来到上海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觉得“自己的缘分似乎都在中国”。她期盼着能为共筑中日友好这座金桥贡献力量。

纵观中日青年交流发展史,全国青联原主席助理、中国留日同学会会长曹卫洲认为,中日青年交流参与面广、关注面广,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育人造势、排险搭桥,同时富于创造性,“青年交流已发展成为中日交流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池田大作先生在给曹卫洲的亲笔信中这样写道:“青年的交流,是今后日中两国友好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唯有青年的交往,才能开创友好的未来。”

(记者 胡春艳)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减负是为了教育,教育不是为了减负 师范课程应关注教什么、怎么教 创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该怎样推进 用好教材这一思政教育“地图” “发型管理”应坚持生本立场 督导全力守护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学先锋、做先锋,让红领巾更鲜艳 振兴本科教育要在依靠教师上下功夫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