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先考试后补证”也是一种“证明减负”
发布时间:2019-06-24 11:0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6月24日,北京市近6.4万中考生将走进考场。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如遇突发情况不要慌张,更不要因此影响考试心情,应尽量冷静寻求解决方法。如果遇到忘带准考证的情况,考生可先入场应考,以防考试迟到造成更大损失。(6月23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刚过,又来中考。中考关系到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选择和教育发展权益,其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重视的程度不亚于高考。即便如此,可能有少数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临考前忘带、丢失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如果严格以证设卡,这些学生参加相关科目的考试就会遇阻,甚至失去考试权利,在升学选择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而允许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先参加考试,再通过开具证明、补交证件等方式进行补证,既给考生提供了考试便利,不会影响考生的考试状态和考试权利,也能够保证考生身份的真实性。

准考证是对考生身份和考试资格的一种证明,这种证明的暂时性缺失不影响主体信息的真实性和主体的权利。即便忘带了准考证,但如果考生的身份是真实的,如果通过监考老师比对考生相貌和准考证存根照片、听取考生说明等方式可以基本确定考生的身份,再辅以必要的事后补证措施,能够有效保障考生考试身份和资格的真实性,那么,考生就享有先参加考试的权利,教育部门就有安排考生先参加考试的义务。

这样的证明逻辑兼顾便利性、合理性和严谨性,符合实际,符合管理原则,也符合维护考试秩序和相关主体权益的需要。近年来,从上至下都在大力推进“证明减负”工作,教育部门允许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先考试后补证”,找准了证明的功能定位,摆正了证明与待证权利义务的关系,也是“证明减负”的一个具体实践。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在中考环节针对忘带准考证考生的“先考试,后补证”政策已经实施了多年,其他不少地方也有类似的政策。“先考试,后补证”折射出教育部门为考生服务、尊重考生权益、尊重客观事实的理念,折射出一种开明、进步的工作作风,堪为其他类别考试的组织管理部门或相关服务单位、窗口借鉴。

客观事实是本,证明是末,各级各部门在开展各类服务工作时,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罔顾事实、本末倒置,用证明掩盖或否定事实,限制或剥夺相关主体应有的权利。这需要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进一步转变理念、开阔思路,增强担当意识和民本意识,树立正确的证明观,需要健全完善多维度、多路径核查事实、证明事实的机制,需要管理服务部门的责任和数据“多跑路”。(李英锋

漫画/陈彬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减负是为了教育,教育不是为了减负 师范课程应关注教什么、怎么教 创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该怎样推进 用好教材这一思政教育“地图” “发型管理”应坚持生本立场 督导全力守护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学先锋、做先锋,让红领巾更鲜艳 振兴本科教育要在依靠教师上下功夫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