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别把高考志愿 全交给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9-06-12 11:29 | 来源:北京日报


高考结束后,如何填报志愿是摆在家长和考生面前的大事。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被这块市场吸引,纷纷推出大数据帮填志愿服务,甚至还有收费5万元的首席咨询师提供一对一辅导。不少家长奉上真金白银,希望孩子一分都不要“浪费”,实现鲤鱼跃龙门。

“七分考,三分报”,“填报咨询”确有存在合理性。中国有数千所高校、数百种专业,各地录取办法不尽相同,学校录取分数线每年一个样……种种变量加在一起,使得填报难度颇大,但填报志愿的容错率却很低。许多人担心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更担心选错专业,直接影响一生的职业轨迹。在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家长倾向于求助专业机构实属人之常情。

但大数据匹配有几分准头?家长与考生恐怕同样要考量。面对高考志愿这片千亿级的刚需市场,想要分一杯羹的机构不在少数,泥沙俱下实属必然。已经有许多所谓“专家”“天价服务”被证实为炒作。更要看到,这些机构口中一种专业和一所大学的好与坏,多是根据毕业生就业率、薪酬量化出来的,但每个考生的志趣并非大数据能够预测的,未来的人生价值也远非薪酬可以衡量的。倘若硬着头皮削足适履,将来受苦的还是自己。一定意义上,填报志愿也是一场考试,别人难以代劳,唯“机构”是从或者唯父母是从都未必会有最好的结果,最关键的还是考生自己的理想爱好是什么。

帮助考生填好志愿,其实相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近些年,从估分填志愿到知分填志愿、增加平行志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填志愿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高校和专业,考生依然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与其让所谓机构去指挥,倒不如呼吁各大高校将招生信息、培养方案、师资力量、转专业机制等关键信息充分披露,更加主动地与考生及家长交流。不断提升专业“透明度”,无异于提高考生填报志愿的容错率。

人的成长本身具有多重可能,无论是高考改革,还是志愿填报,让选择更加契合内心是大势所趋。考生应当更加主动地描绘人生蓝图,而非把未来全交到别人手中。(鲍南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减负是为了教育,教育不是为了减负 师范课程应关注教什么、怎么教 创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该怎样推进 用好教材这一思政教育“地图” “发型管理”应坚持生本立场 督导全力守护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学先锋、做先锋,让红领巾更鲜艳 振兴本科教育要在依靠教师上下功夫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