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9日电 (樊其燕 贾邦友)襄阳市樊城区日前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樊城区委书记柴普军表示,要进一步服务大局,明确重点,加强法治思维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推进良好法治生态建设,推动平安樊城建设。
调集法援精兵 维护百姓权益
今年50岁的刘红(化名)去年被丈夫一纸诉状告到法庭,要求离婚。“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感觉天都要塌了,请律师我没有钱,万般无奈下我去社区打听,社区律师告诉我有法律援助。”刘红说,牛首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梁丛兴在接到她的案件后,先后多次与她沟通,并约见对方当事人以及上庭应诉,“如果没有梁律师的帮助,我真没有办法去面对。”“法律援助是政府为民服务的‘民心工程’,是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樊城区司法局局长仇子琦说,为了把法律援助做到百姓身边,樊城区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锻造法律援助精兵。
为进一步构建全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区司法局在全区10个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1家律师事务所的117名社区律师进驻樊城87个社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同时,在区妇联、总工会、法院、残联等部门分别设立维护妇女、老年人、职工、军人军属、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了多部门联动配合、全区关注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局面。
据统计,去年樊城区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43件,为当事人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开展法律援助事项4470件,为樊城区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法调精兵 维护社会稳定
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樊城区学习“枫桥经验”,锻造法律调解精兵,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和就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樊城,说起民商事诉前调委会,大家纷纷竖起拇指点赞。
市民史明强从事建筑材料销售,2014年向一工程提供材料后,材料款却多次讨要无果。今年3月,史明强将欠款方告上法庭。法庭建议他先找民商事诉前调委会进行诉前调解。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史明强来到民商事诉前调委会。
民商事诉前调委会主任贵德安在了解史明强的情况后,当场打电话通知欠款方,告知其必须承担的义务。在随后的20多天里,经过几次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欠款方在规定时间内分期还款。
“民商事诉前调委会的优点是‘平、快、省’。‘平’是在公平的前提下,双方平静地接受调解;‘快’是一般通过诉讼需要3个月以上,但是通过调委会只用了20多天时间;‘省’是不仅省去了诉讼费用,还节省了司法资源。”史明强说。
为更好地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樊城区不断畅通调解渠道,搭建一站式调解服务平台,建立“1+N”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明确案件引入、分流、衔接、化解等流程,确保信访案件的顺利流转。
同时,不断扩充调解资源,加强区级调解专家库建设,共储备法律、建筑、民商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50余名,建立区、镇(办)两级特邀人民调解员名录库,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镇(办)、村(社区)金牌调解室、个人调解室,形成品牌示范效应。
今年前7个月,樊城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4346件,调解成功4264件,调解成功率为98.1%,涉及金额达4100多万元。
锤炼服务精兵 优化营商环境
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武义泉说,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经济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樊城区司法局响应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号召,严把事前审查、事中协调、事后监督关,着眼高质量服务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工程,着力高标准服务项目落地生根“最后一公里”,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精兵队伍,主动履职,担当作为,取得较好成效。
在招商引资中,“招”和“引”都有很多涉及细节条款的法律知识需要把关。“在我们的招商中,协议谈判过程,司法部门从来没有缺过席。”樊城区招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焦华一介绍,在今年伟光汇通协议谈判过程中,司法部门派出专业法律工作者,形成团队,“那天的谈判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律师们专业的知识和敬业精神,感动了我们每一个招商人。”焦华一说。
近年来,为更好地配合招商引资工作的项目事前审查,樊城区司法局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以项目合同审查为切入点开展服务,主动担当,从项目签订协议开始,积极组织聘任律师顾问团提前介入审查,高质量推进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已审查项目协议、合同130余份,提出审查意见240余份。
在“项目安家”中,经常涉及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环评等多方面问题,樊城区积极组织司法部门及相关单位、企业,着力项目事中协调服务,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拿出可行性方案和意见,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召开协调会20余场次,提出审查意见60余条,有力推动了项目的开展。
樊城,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道路上,正在一步一脚印向着实现新时代法治樊城建设新发展的方向扎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