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小松
□ 通讯员 尚永江 何玲莉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政法机关聚焦“民族资产解冻”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态势,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中,以党建引领扛起责任担当,以部门联动形成打击合力,以立体宣传助力全民防范,有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今年第二季度,全县群众安全感97.62%,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92.58%。
凌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书贵说,诈骗名头不断翻新、诈骗手段不断智能,尽管电诈骗术魔高一尺,反诈措施还是道高一丈,取得积极战果。
建立健全防控治理体系
凌云县作为广西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战场”,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电信诈骗的防范治理工作。为压实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乡、村联系领导和包村干部直接责任,成立了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委(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拔除诈骗“毒瘤”攻坚战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拔除诈骗“毒瘤”攻坚工作和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责任到人的防控电信诈骗工作治理体系。
凌云县委政法委作为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牵头单位,为推进攻坚行动,县委政法委每月专题研究一次反电诈工作;对警情高发的区域,组织逐级约谈;对涉案金额较大的,逐起组织全环节倒查,一旦发现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对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严肃问责;成立县公安局、派出所打击电信诈骗专业队伍;深入开展反电诈实战大练兵,提升防范水平、取证水平、办案水平。
凌云县政法机关、综治成员单位还以“一标三实”为抓手,开展滚动摸排,完善“政法会商”“警银会商”“警通会商”等机制。重点健全与银行、电信部门、第三方支付公司办案协作机制、信息通报机制、24小时坐席机制,尽可能将查询、冻结、落地时间再缩短,效率再提高。
与此同时,凌云县委政法委打好依法治理歼灭仗,对重点线索,采取领导包案、挂牌督办、专班作业、公开悬赏等硬措施,坚持“打快、打重、打准、打透、打深”五打并重,最大化保证打击质效。
部门联动形成打击合力
在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电信诈骗犯罪工作中,凌云县综治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全面做好社会清查和网上巡查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调查取证,强化证据收集和固定,仔细甄别涉案人员的身份、行为和责任,以“破大案、挖源头、捣窝点、摧网络”为主攻方向,重大案件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加强与检察院、法院的沟通协调,助推追究刑事案件依法高效进行。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一把手”负全责、亲自抓,坚持抓早、抓小、露头就打,继续高压严打,组织开展对电信诈骗活动的打击、整治行动。加大对电信诈骗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诱骗少数民族、学生、农民等参与传销的查处工作力度。
凌云县政法机关将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电信诈骗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1月至8月,全县共侦办“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33起,破获33起;赴乐业、百色、南宁、贵州、四川等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7人,打击团伙15个,其中刑事拘留146人,取保候审15人,逮捕65人,向甘肃、梧州等地警方移交犯罪嫌疑人62人。查处涉案金额5500余万元,冻结涉案资金358余万元,扣押涉案现金154.1万元,扣押涉案车辆23辆,手机31部,银行卡41张,查获使用赃款购买的地皮67.5平方米、商铺12间、套房5套,扣押用于实施诈骗的虚假文件20余份。
立体宣传助力全民防范
为全力遏制电信诈骗的高发势头,凌云县政法机关结合山区实际,针对性开展实战化、点对点预防电信诈骗宣传,切实增强群众防骗识骗能力,全力构建全民反电诈格局。
在凌云县,2.3万条横幅和宣传标语张贴在全县城乡的各个角落;927名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信息扑克牌,免费向社会公众发放。
“宣传方式”多元化。在辖区临街商铺、路口、电线杆、村委会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大范围张贴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海报、标语、横幅;在单位财务室、办公电脑等位置张贴温馨提示标识,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工作覆盖到方方面面。
“宣传对象”精准化。重点对辖区老年人、家庭妇女、学生等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工作,民警采取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身边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从“故事”中得到“益处”提高这些群体对电诈的识别能力。
“宣传内容”全面化。通过网格微信群、QQ群等渠道与群众在网上进行互动,向群众全面揭露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让群众更易接受和吸收。根据少数民族特点,用不同语言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收到不漏人、人人懂的良好效果。
同时,凌云县还积极推动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栋、网络”五级防控体系,实行政法干警、村(社区)干部、网格员联户联防机制,将反电诈宣传主体责任落实到网格组长,“一级对一级”全方位、零死角推进防范网络诈骗,通过“下社区、进媒体、上网络、现广告栏”的方式,实现宣传多维化、覆盖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