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
发布时间:2019-12-11 11:27 |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阐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时明确提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制度的高度,强调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党章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章的这一规定深刻揭示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

 

  (一)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之所在。如果说不怕牺牲、奋勇斗争是革命年代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那么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就是执政年代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仅体现在党的纲领之中,还必须体现在党的一切努力、一切部署、一切工作之中,最终还是体现为能否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二)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生命线,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败得失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的事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近百年来,我们党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经受了太多惊心动魄的抉择和考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段历程都有每一段历程所特有的苦难和辉煌。事非经过不知难,事非经过不知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面对未来,我们仍然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再看一战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也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大的教训,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人脱离群众,导致曾经辉煌的事业毁于一旦。

 

  (三)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事关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制度性安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脱离了工人阶级,脱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也就不成其为先锋队。同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亦不可单打独斗、特立独行,必须筑牢执政的阶级基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执政以后的最大风险,就是容易脱离群众。共产党执政后,建立和掌握了全国的政权体系,一切执政的资源在手,一切执政的手段和条件在手,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似乎不像夺取政权之前那么重要了,一旦党的建设跟不上,就很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所以,为了长治久安,永葆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确立党领导一切制度的同时,必须在制度上对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作出安排。

 

  二、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

 

  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内容丰富,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一)在政治制度设计层面,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在政治制度设计上的根本原则。将此原则落实到治国理政中,涉及一系列政治制度。对此,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二)在政策制定层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政策研究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宽听取民意的途径、丰富了解民意的方式。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在政策拟定上,要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政策评估和方案论证上,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三)在政策落实层面,要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狠抓落实。党的十九大又再次提出,全党要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什么是实效,人民群众满意是最大的和最后的实效。钉钉子钉到什么程度,只有钉到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到头。

 

  三、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联系群众制度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首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然后才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当中,最基础的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

 

  (一)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首先要贯彻落实党章。党章第一章在规定党员义务时提出:“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要让每一个党员都能真正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必须有一套制度来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很多党组织都探索实行了一些联系群众的制度,比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对联系群众的方式、频次和要求等做出了规定,这些都为下一步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提供了经验。

 

  (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继承和弘扬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打人民战争,这些本都是我们党的长项,也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功。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帮助我们党夺取和巩固了政权,帮助我们党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任务,帮助我们党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再后来,十年“文革”期间,“四人帮”倒行逆施,甚至挑动群众斗群众,对我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造成了极大破坏,再加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群众工作客观上也需要一个探索过程,以至于群众工作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短板,成了一些党员和干部的弱项,教训极其深刻。值得庆幸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出台八项规定为起点,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赢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欢呼,“老传统又回来了”,“老八路又回来了”。今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对继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组织都必须高度重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三)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还必须巩固和拓展严厉整治“四风”的成果。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四风”问题不是单纯的风气问题,其最大危害是破坏党群关系。脱离群众的危险往往发端于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必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拓展整治“四风”成果,不断完善整治“四风”的机制和制度,及时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亲民为民、求真务实、公平廉洁的清风正气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测,其更新和变革烈度令人瞠目结舌。对互联网时代进行概括和总结,为时尚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应地必然要求社会治理的方式与之相适应。所以,我们在谋划完善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时,必须考虑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必须适应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互联网时代既给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也给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迎接社会高度联通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高度联通。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信息交流包括思想情感的交流越来越迅捷,交往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广泛、迅捷、高频给群众工作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快速了解民情民意,大面积地传播正面信息,从而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理解、不信任,已经从过去的不可能变成今天的现实可能。突出的事例是听证会,过去为新政策而举办一个听证会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今天听证会的投入还不到过去的十分之一。挑战也是巨大的,相当多的党员、干部还不会利用互联网来做群众工作,如何到互联网上找到工作对象,如何用网言网语同群众交流,如何负责任、敢担当地在互联网上快速披露“内部信息”,如何即时回应群众的诉求和情绪,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提升能力素质,创新工作机制。

 

  (二)迎接“平台”现象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平台”,许多大型网站拥有数额巨大的网民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主渠道。同时,先是文艺明星,后是商人、学者纷纷建立网页,争夺“粉丝”,如今连社会活动家、“政治精英”,包括美国总统,也都在网络上建立“桥头堡”和“基地”,并不断向周边“扩张”,企求影响群众、影响世界、影响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管理网络、制定互联网规则,建立健全“平台”监管机制,已越来越成为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先手棋”。下好先手棋,进而影响“平台”、建立和维护好自己的“平台”,已经成为群众工作的现实任务。

 

  (三)迎接由人民群众变成网民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旦到互联网上做群众工作,工作对象就由过去的人民群众变成今天的网民。人还是那个人,可网上和网下的面目几乎变成了两个人。网民特别是加入某个“群”之后的网民,其语言方式、思维轨迹、情绪变化的规则、价值选择和道德判断,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有的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所以到互联网上做工作,必须重新学习,重新认识今天以网民形态出现的人民群众,不断总结、持续探索“网民工作”的规律,不断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

 

  五、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

 

  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是完善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要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群团组织,特别是人民团体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分别团结、代表和教育特有的成员,只有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各群团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完善群团组织的管理模式。要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扩大群团组织的工作覆盖面,更好适应基层和群众需要,保证人民群众通过群团组织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三)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担适合其承担的公共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中国发布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广东… 中国发布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新疆2… 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 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两县一把手落马引发的整改——贵州… 10月江苏省查处252起违反中央八项… 青海关于4起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 宁夏回族自治区立案涉黑涉恶腐败和…
推荐文章
军地百支战队角逐“智胜空天-2019… 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加快场务保障人… 北京市出台10多项举措解决军人后顾… “文化交流加深了俄中人民友谊” “诺曼底模式”峰会强调全面落实明… 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闭幕 画长城,筑梦想——澳门国情教育进… 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