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我特别留意了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上市的18只新股的表现,整体可用‘抢眼’形容。真羡慕那些中签的人。”一位已有15年股龄的北京投资者8月25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在创业板设立之初就已开通交易权限,不过对此并不算特别关注,但伴随着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启动,他才真正将目光聚焦到被誉为“活力之板”的创业板上。
已入市十余年的王深(化名)是投资者眼中的“天选之子”,他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我于8月12日晚收到开户券商发送的创业板新股——欧陆通的中签信息,惊喜之余又颇感意外。我所中签的股票已于上市首日全部抛出。”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收盘,创业板注册制18只新股上市次日大面积飘红,仅1只股票下跌,C金春以76.87%领涨。
创业板“吸睛”指数持续升温,但需要注意的是,自8月24日起,创业板交易机制也已经迎来一系列变化,并且,新的交易机制同时适用于增量公司和存量公司。那么,中小投资者参与创业板交易应注意什么?如何适应新交易机制?《证券日报》记者于8月25日就上述问题展开了采访。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改革之后,发行条件对企业更具包容性,根据风险匹配原则,在充分考虑现有创业板市场基础和投资者状况、兼顾各层次市场板块和注册制改革的协调衔接的基础上,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创业板存量投资者可继续参与创业板市场,但增量投资者需满足参与交易24个月,且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10万元。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应牢记十八字箴言——“增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追高、坚持理性投资”,通过长期投资享受创业板改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此次创业板改革落地,新交易机制提高创业板新股上市初期价格发现效率,一是增加新股不设涨跌幅天数,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机制,设置30%、60%两档停牌指标,各停牌10分钟。此外,笼子外的价格会暂存于主机,待价格波动使其进入有效竞价范围后才参与竞价。‘价格笼子’的存在正是为了强化对拉抬打压等异常交易行为的防控,维护正常交易秩序。”李湛提醒中小投资者,创业板的投资风险与主板相比较高,投资者应当依据自身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优质创业板企业,以价值投资的心态来进行投资。
“我8月24日一大早又接到股票开户券商的客服打来的电话,对方再次向我确认是否已签署风险揭示书,并询问我是否知晓创业板的新交易机制”,已入市6年的河南省信阳市市民田苗苗(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于7月底刚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由于对创业板新交易机制还未完全摸透,加之自知投资风险加大,目前还未买进相关股票,仍处于观望状态。
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的投资者甘亚男(化名)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创业板新交易机制让她更加注重在实际交易中的风险管理,严格执行止损止盈的交易策略。“不过,由于涨跌幅度增大,T+1的交易方式在风险控制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我希望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脚步加快,配套制度如T+0的交易规则能跟上,让投资者能更及时地规避风险。”
王深投资股票属于稳健型,一直都崇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他说,“投资股票还是要放好心态,不要跟风炒作,要做足‘功课’。”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大投资者在参与交易前,应当充分了解创业板交易规则的具体要求,充分了解新老交易机制的差异化安排。严格遵守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依法依规参与交易。同时,密切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面,综合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科学决策,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