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大正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公告。
公告中,除了对吉大正元2016、2017年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予以关注之外,和讯网注意到,证监会就吉大正元在报告期内与关联方北京傲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傲途信息”)拆出资金的行为也特别关注。
据了解,吉大正元以密码技术为核心,开展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服务,面向政府、军队、军工、金融、能源、电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提供基于密码的可信身份认证及可信数据保障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安全解决方案,为其信息系统提供关键的安全支撑与保障。
存在资金体外循环或利益输送?
和讯网在查阅了公司招股说明书了解到,2016-2017年,吉大正元向关联方傲途信息拆出资金分别为2000万元、3000万元;利率为5%。值得注意的是,拆借资金当年的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
可以看到,吉大正元按照年利率5%来向傲途信息收取利息,比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高出0.65个百分点。
招股书显示,傲途信息已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分别向吉大正元归还本金2,000万元、3,000万元,并于2017年6月向吉大正元归还利息共计45.48万元。
然而,对于拆借的资金流向和资金具体的使用用途,吉大正元却并未在招股书中详细披露。对此,证监会对吉大正元提出质疑是否存在资金体外循环。那么吉大正元是否存在资金体外循环的可能性?
在招股书中,吉大正元称,公司是在账面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对外借款以获取利息收益。然而招股书仅这样披露,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698.21万元。对于2016、2017年公司资产的账面情况在招股书中并未有说明,拆借资金是否是在当时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为之无从考据。
就拆借资金上,吉大正元称上述资金拆借系偶发性关联方资金往来,除此之外,傲途信息未与发行人发生其他业务或资金往来。
但引起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2016-2017年,吉大正元应付款项则分别为1.46亿元、1.50亿元;其在应付关联方款项中,吉大正元对傲途信息,2016年却有1.5万元的挂账应付款。
天眼查显示,傲途信息成立于2008年,主要经营销售经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批并通过指定检测机构产品质量检测的商用密码产品等。由于逢良等70名自然人股东、魏强等30名自然股东合计出资100万元注册。
成立之初,魏强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并兼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傲途信息营业期间,曾分别于2011年、2013年更换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总经理等任职人员,而于逢良自始至终一直任公司监事,直到2016年5月与魏强一起退出管理层。接着公司在2018年5月8日注销。
而在招股书中,吉大正元也直言傲途信息为于逢良曾经控制的公司。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傲途信息在吉大正元处借得资金后,又以短期拆借的方式将资金借给了长春吉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伟孚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市鸿星科技有限公司、长春万盈投资有限公司用于上述四家公司的短期资金周转。
产品销售季节性风险明显
除此而外,从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勾稽关系看到,吉大正元的产品销售季节性风险明显。
据悉,吉大正元产品在下半年的销售通常占到全年销售总额的60%以上,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集中于政府、军队、军工、能源、金融、电信等行业和领域。
招股书显示,2016-2019年1-6月,吉大正元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差分别为-6,037.63万元、-4,326.01万元、-458.96万元、-4,015.97万元。
吉大正元解释称,由于客户往往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其采购活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公司在销售上的这一季节性波动导致公司的收入、利润水平及经营性现金流量在一年内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并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另外,除报告期间资产(信用)减值准备、折旧与摊销、资产处置及报废、财务费用及投资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变动影响外,公司销售规模的增加及客户回款的及时性、对外采购及付款、税费缴纳等经营活动导致存货、经营性应收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对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差异影响较大。
据了解,吉大正元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电子认证产品、信息安全服务和安全集成。报告期内,吉大正元营收分别为3.45亿元、4.19亿元、4.00亿元、1.9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4,150.88万元、5,334.04万元、6,297.69万元、1,688.27万元。其中,信息安全服务收入呈增长趋势,安全集成收入变动较大。
招股书显示,吉大正元拟募集资金5.15亿元。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面向新业务应用的技术研究项目、新一代应用安全支撑平台建设项目以及营销网络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