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8亿元,同比增长9.8%。
通常来说,观测消费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社零和限额以上零售,并且过去限额以上零售指标更为可靠。5月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仅5.1%,而与此同时,GDP支出法核算下的消费支出却保持稳定,非常接近10%。那么,当前真实的消费状况,究竟是凛冬已至的5%,还是企稳向好的10%?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及其团队从当前消费贡献率、消费支出与社零增速方面等方面入手,分析社零、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与GDP中消费支出增速出现较大差距的原因,从居民用电量、支出端、产品端、上市公司数据四个方面给出了关于消费真实增速的判断。
第一,经济结构转型,消费贡献上升:一方面2019年5月消费增速高于投资增速,另一方面2019年第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第二,GDP核算法下的消费支出较为稳定,而2018年以后社零增速却持续下滑;第三,社零统计范围存在局限性,只统计到了商品消费以及服务消费中的餐饮部分,大部分服务消费被排除在外,可能低估真实消费。
从居民用电情况看,居民用电增速仍较高,2019年居民用电量增速虽从高位有所回落,但始终维持在10%的增速水平之上,这意味着我国的消费增速可能并不太低。
从支出端看,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高度相关,由于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速触底反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也有望随之回暖。整体来看,7%-8%的居民消费之处增速水平,同社零总额增速更为接近,与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差距较大。
从产品端看,第一,商品消费增速的下滑几乎完全是由汽车所拖累;第二,限额以上零售低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
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文娱类、食品类消费增速较快,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规模大体相当,考虑服务消费的增速水平更高。
姜超表示,近年来,部分消费行业集中度有着明显的提升,龙头效应下降,上市公司数据高估实际消费的可能性较低;并且增速相对水平比绝对值更重要。
“我们的结果表明,从上市公司情况来看,消费远不像限额以上零售数据反映的那么差,甚至也比社零增速反映的情况还要好。目前社零增速在8%-9%,2018年底GDP核算中最终消费支出的增速也超过9%,因此实际的消费增速可能非常接近于10%。”姜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