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又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了
发布时间:2022-02-17 09:58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刚开年,公募行业已经迎来基金经理离职小高峰。虎年伊始已有基金经理离职,而2022年以来已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不乏多位行业知名舵手及公司重量级投资人物。

 

  业内人士表示,时间节点较为特殊,与之相关的年度考核、年终奖等或为造成年初基金经理频繁变动重要因素。伴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和基金数量的增加,人才流动加快是正常趋势,不必过于渲染和担忧。事实上,人才资源配置将在流动中不断趋于优化。

  年初以来32位基金经理离任

  创历史同期新高

  虎年开市没有几天,已经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分别为博时基金旗下知名医药基金经理葛晨、汇添富基金旗下固收老将陆文磊、博道基金高凯和中信证券罗昊。

  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022以来共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处于历史同期最高位水平,几乎每天都有人离职。在基金经理变更异常频繁的去年同期,30位基金经理离职,2020年同期是28位,而在离职异常频繁的2015年同期是26位。

  据统计,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涉及29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银基金、博时基金旗下离任人数较多,分别为3人和2人,其余公司均有1名基金经理离职。从公告披露的基金经理离任原因来看,以“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为主。

  华南一位公募人事部人士表示,“个人原因”通常包括“公奔公”、“公奔私”、“业绩不佳未通过考核”以及公司治理问题。

  事实上,年初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权益舵手。其中,今年1月7日,富国旗下原基金经理刘博宣布离任,他自2014年11月加入富国基金已经超过7年。对此,公告给出的解释是“个人职业发展原因”。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刘博将奔私。

  1月13日公告显示,查晓磊已卸任原先管理的浙商基金旗下11只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的基金经理职务,其中部分产品任职时间还不到半年。资料显示,加入浙商基金后,查晓磊任总经理助理,主管主动权益与量化投资,是公司智能投资重量级人物。

  从离任公告来看,查晓磊并未转任浙商基金其他工作岗位。有接近浙商基金的相关人士透露,查晓磊或将从浙商基金离职,不排除“奔私”或另谋高就的可能。

  1月28日,华安基金连发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同时担任5只华安基金经理的崔莹因个人原因离任。崔莹于2015年6月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华安逆向策略混合,截止2021年底,该基金过去5年净值增长率194.22%;华安幸福生活混合、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在崔莹任职内净值增长率均超过300%。

  而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博时基金葛晨因个人原因离任所管理的四只基金,并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葛晨擅长医药投资,在2019年时因所管产品成为医药行业“冠军基”而被称为博时“医药一哥”。

  理性看待基金经理离职

  业内表示,由于年度考核、年终奖等因素影响,春节前后一般为公募行业离职高峰期。“由于基金业绩按照自然年度排名,因而基金公司每年1月都会对基金经理进行年度考核。”

  一般情况下,各家公司根据业绩、规模增量等因素确定考核基准线,过线则可以拿到年终奖,有些基金经理会选择拿完年终奖后离开。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人事总监表示,历史数据表明,股市走高年份基金经理流动性更高。去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而今年开年以来市场也未有明显起色,部分公募人才“奔私”意愿再起。同时,有一些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面对市场风格的转换,也会选择在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离开。

  “一方面,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趁着‘高光时刻’跳槽,在拿到年终奖后会前往自己更心仪的平台。不难发现,最近离职的基金经理大多来自中小型基金公司,一些业绩确实不错的,可能主动去或被挖去更大的公司。”他说道。

  数据也显示,近两年来公募基金高管和基金经理“奔私潮”再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不少高管和基金经理离职创业,成立私募基金。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离职也并非都是主动所为,不少基金经理的离任或受业绩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在考核压力下离开。尽管公募倡导长期投资,半年度的排名也很关键,一些业绩长期没有起色、上半年业绩也不佳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被‘下课’。

  深圳一家中型公募市场部总监表示,去年以来趋于极致的结构性行情对基金经理形成考验,尤其下半年持续波动的市场和板块轮动的加快更是拉大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差距,部分基金经理“踩点”失误导致业绩垫底。随着公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基金经理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离职人数看起来较多,主要是由于基数的增加。业内强调,投资者和行业内部都应该理性看待基金经理的离职,这是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人才资源配置将在流动中不断趋于优化。

  基金经理离职后,对于原来管理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是去是留?

  对于基民来说,若持有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况,可以观察两点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基金:其一,基金经理离任原因。如果是公司内部调整,影响不大;如果比较认可原来的基金经理,不妨赎回后继续关注他的后续动向。其二,观察新任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和投资策略,可以给新基金经理四五个月的“考察期”。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全面净值化时代 公募基金全方位出… 机构调研忙“春播” 知名基金经理… ESG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大关 香港绿色… 淡化基金短期“排名游戏” 树立中… 基金经理 请珍惜“风格”名片 开年业绩分化加剧 基金依然看好高… 2021年私募业绩出炉 事件驱动策略… 发行市场遇冷 公募借力明星基金经…
推荐文章
川茶综合产值首次破千亿元 “十四五”重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 十大工程带动两江新区“两高两区”… 2021年重庆市储蓄国债发行额与收益… 抓项目稳投资 重庆召开创新投融资… 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今年将抓好10方… 在渝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召… 海南省今年力争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