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随着新规过渡期结束,“全面净值化时代”到来成为资管行业新生态的主旋律。资管新规出台以来,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公募基金积极把握机遇、直面竞争,主动管理规模逐年增长,产品结构更加均衡合理。
公募基金全方位出击
适应新生态
面对新的资管格局,基金公司过去近三年时间新规过渡期内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战略,推出多种创新类产品的同时加强与各类机构的合作,不断精进净值化资产管理能力。
安信基金产品部总经理张再新介绍道资管新规重点针对私募资管业务过去普遍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过高、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是我国资管行业首个统一的监管标准。
在张再新看来,资管新规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开启了资产管理行业新的变革与发展之路,未来有竞争力的资管机构将走上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之路。其中,公募基金作为高度净值化、标准化的产品,依托自身的投资管理优势和日趋完善的产品线,叠加独立托管、分散投资、强制披露、公开透明等优势,将会成为各类投资者重要的标准化底层投资工具。
沪上一位公募投资总监表示,新规实施后,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大量布局净值化产品,导致基金公司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格局。但公募基金仍然具备主动管理这一核心竞争力,因此持续加强自身优势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她直言,“在产品方面,公募行业的旧产品转型或清盘步伐加快,新产品推出过程提速。一方面保本基金、分级基金退出。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下各类产品开始大面积净值化,之前相对刚性的兑付开始打破。在净值化的同时,制于债券市场的收益下降,主要以债券为投资标的各类资管产品收益也呈现下降趋势。瞄准这一巨大市场空白, 固收+成为热门新赛道,也成为公募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此外,公募REITs,ETF产品创新也成为行业热点。”
此外,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多家公募子公司、专户等通道业务受到明显冲击,部分公司的专户产品需要进行调整。这类产品以摊余成本计量,如果要投信用债,首先要通过SPPI(合同现金流)的测试,通过的才能按摊余成本计量,不能通过的不能买入,这就需要我们系统中加入这个模块。”
伴随着资管新规进一步明确公募基金底层投资品属性,基金行业与其他资管行业的合作与创新也得到进一步丰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资管新规之后,公募基金获得比较大的发展,在与机构合作方面也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在新基金大量发行的情况下,代销方面的合作更多。另外机构委外业务也是稳步发展,很多银行成立了理财子公司,这些理财子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多数采取申购公募基金的方式,增加了机构业务的合作。
红土创新基金副总经理、固收业务负责人陈若劲认为,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备主动管理能力,其本身就具有打破刚兑的属性。资管新规所要求的打破刚性兑付更多的是针对部分银行理财品,以及引导公募基金在展业过程中规避承诺性收益,所以更多是对整个资管行业建立了一个统一监管的标准。
“真净值化时代”
公募基金优势更明显
面对一个“真净值”时代到来,在众多机构同台竞技下,公募基金选择在FOF、固收+、主动权益等产品上发力。
张再新直言会在两类产品上发力,第一是权益基金。随着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价值投资和资产配置理念不断增强,权益类资产等风险资产将成为资产配置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权益基金未来仍是公募基金的发力重点。
“第二类是‘固收+’基金和FOF。”张再新表示,在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向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公募基金风险分散、波动较低、具有稳健收益特征的产品迎来了发展机遇,固收+基金和FOF基金有望受益传统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外溢。
沈荣则表示,公募基金相比其他资管机构在投资标准化资产方面有人才和风控的比较优势,近两年,随着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的提高,以固收类资产配置为基础、可转债及权益类资产增加收益弹性的“固收+”类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另外由于公募基金在权益类资产管理方面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权益类基金也是公募主要发展方向。
不过,陈若劲认为,公募基金的产品规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去布局,只是在“真净值”时代到来以后,纯债、固收+等公募产品,可以承接部分银行理财的外溢需求。
全面净值化时代来临之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各大机构更多是“竞合”的关系,核心是打造好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主动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要把握的要点,主动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有别于其他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