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2月15日电(陈雨)在15日举行的《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下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盛海表示,到2025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7项核心指标上,包括“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这两项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6%,森林覆盖率达到5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四项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4.32万吨、0.18万吨、3.68万吨、1.06万吨。
关键词一:碳达峰碳中和
聚焦“双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促进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在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方面,重庆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严控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增长速度,淘汰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的燃煤机组;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力争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以上。
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方面,重庆将把绿色化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基石;全面推进绿色制造,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行绿色产业链、绿色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机制。
此外,重庆将制定地方低碳技术规范和标准,推行产品碳标准认证和碳标识制度,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建设一批零碳示范园区,将重庆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全国低碳发展先导示范区。
关键词二:污染防治
水源地保护区水质100%达标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92.6%
吴盛海介绍,“十四五”期间, 重庆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6%,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具体来讲,重庆将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改、扩建,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实施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的更新修复,对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污水厂实施“一厂一策”改造。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8%以上。 同时,重庆将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管理,保持水质100%达标。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庆将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工业炉窑整治为重点深化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完成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实施水泥行业产能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和升级改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氮氧化物深度治理。
此外,重庆将以绿色示范创建和智能监管为重点深化扬尘污染控制;出台并实施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管理标准,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排放标准和控尘技术规范研究。
关键词三:生命共同体
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保护生物多样性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重庆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聚焦“治水、育林、禁渔、防灾、护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彰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山水自然之美。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长江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类自然保护地为重点,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化的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功能空间控制线。
在保护生态系统方面,重庆将实施林地用途管制、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和使用林地定额制度,确保全市林地保有量稳中有升;实施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打造“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美丽生态带。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重庆将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基础性调查观测,以大巴山、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与三峡库区为重点,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分布、动态变化和威胁因素,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基础。同时,重庆将抢救性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强崖柏、荷叶铁线蕨、红豆杉、银杉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与种群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