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垃圾分类需发挥制度力量
发布时间:2019-11-13 10:29 | 来源:中国环境报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7月1日正式生效至今,实施效果远超预期。过去十几年来,包括上海在内许多城市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但居民配合程度普遍较低,能自觉分类者只是少数。此次上海以最严的《条例》,强制推进垃圾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充分说明要使公众自觉开展垃圾分类,仅依靠宣传教育或奖励是不够的,需要发挥制度的力量。以制度保护环境对于提升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制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责任意识。污染者责任原则是环保领域普遍认可的、也是最为根本的原则。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公众作为垃圾产生者责任的清晰界定,没有制定有关违反垃圾分类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罚标准,公众对在垃圾分类中所应负的责任缺乏清楚认识与有力担当。加上垃圾分类管理措施常以正向激励为主,不能使公众正确认识到自身作为垃圾制造者的污染者责任。《条例》的严格实施,有助于引导公众认识到自身作为垃圾制造者、受害者、治理者的多重身份,使公众主动承担起垃圾分类中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强制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规则意识。《条例》的严格实施不仅在于严格的强制保障措施,更在于公民对于《条例》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对规则要有敬畏之心。世界上成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或国家,无不执行了具有强制力的法规。唯有严密的法制和严格的执行,才能实现大众的普遍服从,并在这种服从中形成良好的行为惯性。《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居民的规则意识。

  强制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公共精神。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公共精神普遍缺失。在许多人眼里,“我”以及“我的利益”远高于公共利益, “公地悲剧”时有发生。强制实施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管控、消除垃圾的负面影响,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而且能够转变为公众意识,使公众意识到公共领域的存在并主动维护公共利益。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最重要的内涵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提高,社会成员的公共精神、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是其重要的方面。上海市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成效初步彰显人的现代化的可能性和可塑性,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吴楠 包存宽)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山东农用地"全面体检" 重污染区… 山东三年造林548万亩 森林城市四级… 加快制度整合衔接 推进排污许可制… 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 稳妥推进重点… 枣庄开展治气千人帮扶行动 顺义:保障农业环境安全与公众健康… 长三角秋冬季治气攻坚方案印发 数据共享推进机动车协同治理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