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东区三里河恢复“水穿街巷”格局 摄影/本报记者 杨益
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日前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坚持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核心区8家医院在郊区建设新院区,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东西城核心区在疏解腾退中实现老城更新。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介绍,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分类细化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4个,为引入高端要素腾出了一批宝贵空间。去年建成城市休闲公园28处、小微绿地121处,建设提升基本便民网点1529个。
市发改委介绍,疏整促工作覆盖北京全域,但任务量在中心城区更为集中,核心区更是重中之重。西城区去年实现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疏解,并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目前,西城区已经完成101个街区划分,20余个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导则和更新初步形成。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市有序推动部分教育和医疗功能疏解,带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再布局,使当地百姓能就近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核心区8家医院在郊区建设新院区,全市17家医院与河北2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北京市的两翼,分别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林克庆介绍,北京市正高质量推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市级行政中心今年年初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共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1.2万人,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有序推进。北京学校小学部今年7月建成投用,城市绿心今年将完成约7000亩绿化种植主体任务,年底将初现雏形,环球主题公园主体工程全面推进,成立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和管委会,赋予市级管理权限,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
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全额支持新建3所学校和1所医院“交钥匙”项目,对口支持的4所学校挂牌,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工作全面启动,切实做到“雄安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签署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协议,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十余家市属国企主动参与新区开发建设,京雄城际铁路开工建设。
个案
东城区前门东区恢复历史文脉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启动后,北青报记者在东城区前门三里河的实地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都赞叹在老城核心地段有这样一片水穿街巷的景色,这里是老城更新恢复历史文脉的典范。
前门三里河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到清末逐渐被填平并最后消失。2016年8月,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启动,依据历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充分展现 “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意境,全长约900米。先后完成9条胡同环境整治、河道沿线文物和房屋修缮、景观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
2017年4月,三里河重见天日。春天到来之际,这里已成远近闻名的拍照打卡地,故宫博物院、世茂集团、天街集团还将在这里共建“故宫艺术馆”项目,文化气息将更浓厚。
前门东区的西打磨厂街,是北京城内会馆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有的会馆已沦为居民大杂院,近年来的修缮中,东城区邀请知名建筑师重新设计院落,既恢复了历史肌理,也给老街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草厂胡同是京城唯一的南北走向胡同群,草厂地区有住户近1000户,近年来将腾退出的空间进行“留白增绿”,进行架空线入地等环境整治,提升文化价值,补充服务功能,力争住户能在老胡同里享受现代生活。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