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昨天下午,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座谈会。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多来,本市以增加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本市新增减税降费1481亿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省约20亿元。
办事便捷
政务事项九成能网上办
“取完号一分钟都没等,立刻轮到我了。交完材料才几分钟工夫,就让我到休息区等候领取办事结果。”六里桥政务服务大厅里,给公司办理法人变更的金先生感受到了今年新上的“综合窗口”的变化。去年来这办业务,他排队就得20分钟。
过去,服务大厅是按部门设窗口,企业群众办事要找部门设置的窗口;现在有了“综合窗口”,不同部门不同事项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窗口受理人员统一由政务服务管理局派驻。这是过去两年本市持续加大“一门、一网、一窗、一次”改革力度的缩影,为的就是给企业群众提供态度上暖心、渠道上集成、方式上便利、技术上智能的优质政务服务。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大力推行“只进一门” “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实现市级54个部门99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办理,各级进驻率达到80%;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实现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在综合窗口办理。据介绍,到今年底,市区两级共有6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一次不用跑” 或“最多跑一次”。
企业获利
每年为企业节省约20亿元
除了办事更方便了,企业还在北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本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顶格实施各项税费减征,减税规模在全国各省区市最大。”市发改委这位负责人拿出一组数据,今年前9个月,新增减税降费1481亿元,企业和个人普遍得到实惠,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近18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还加大财政投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省约20亿元。其中,开办企业刻制公章免费,每年节省6000万元;实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每年节省3.5亿元;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降低交易成本6亿元;对小微工程实行供水、供电、供气“ 三零”服务,每年节省约8亿元。
除此之外,本市还实现企业开办网上审批,将办理环节由7个精简为1个,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至1天,企业可当天申请、当天领照;在同区域开设新店不需按照新设企业办理营业执照、不需重复提交材料,仅在总店执照上增加新店名称和地址即可开展经营;针对企业同时申请食品、烟草、医疗器械等经营许可实行套餐服务,实现“百事套餐一窗办”。
创新动能
营商环境为经济添动力
企业享受到的这些便利正是本市近两年来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高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的成效。但在这些背后,是政府部门观念的悄然转变。
“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究竟咋样?我们把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工作中很多政府部门人员的思路都变了,从过去的“政府端菜”转变为“百姓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变为“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破解企业办事痛点难点。
值得一提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更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6位主管市领导牵头负责研究推进分管领域的改革和协调调度,并由市发改委等7个部门牵头、市级56个部门和16个区共同参与组建专班,研究和推进各领域改革落实。
“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这位负责人说,北京市创新创业动能持续激发,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逐年大幅增长,从2017年98家、2018年200家,攀升至今年以来的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实现总量翻番。目前,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接近全国半数。北京科研产出已连续两年位居英国《自然》杂志评价指数全球排名第一,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记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