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青秀区围绕组织构建、氛围营造、宣传培训、设施建设、监督考核五个方面,打造“互联网+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模式,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目前,青秀区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
网格管理,分类工作高点起步
青秀区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城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成立以区委书记、城区区长为组长的城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在城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街道(开发区)、行业主管部门共34个单位作为成员单位,打造城区、街道(开发区、乡镇)、社区(村、坡)3级管理模式,并以街道(开发区)为单位成立6个工作组,建立垃圾分类管理网格,打造了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立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青秀区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联席会,形成三级网格管理模式
示范引领,分类工作高标推进
青秀区明确标准突出示范带动,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开展基础建设工作上,坚持“五有”标准,即有分类桶、有宣传栏、有公示牌、有分类亭、有督导员;在开展典型示范建设工作中,推广“青秀典型经验”,即统一宣传设施、收集容器、垃圾投放点及附属品设置规范,全面提升宣传教育氛围、设施规范、投放准确率和分类处理效率,实现“四统一”“四提升”。截至2021年,青秀区已成功打造盛天茗城、建兴苑等16个示范住宅小区,飞凤市场、会展航洋城等16个示范企业以及民主路小学青环校区、青秀区人民政府等16示范公共机构,各示范单位带动效应明显。
青秀区开展“党建引领新风尚 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智能赋能,垃圾精准分类收运
青秀区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前端分类设施,完善中端处理设施设备,为精准分类收运提供前提和保障。
青秀区建兴苑住宅小区提升改造后效果
一桶一个专属编号和二维码
2015年,青秀区引进第一代智能垃圾桶,并不断对智能垃圾桶进行完善。2021年,青秀区在建兴苑小区投放第四代智能生活垃圾分类设备,通过智慧方式引导居民自觉践行生活垃圾准确投放。青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给生活分类垃圾桶贴上“身份码”,一桶一个专属编号和二维码,明确每一类分类垃圾桶在收运、转运及终端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单位及具体负责人,实现人桶合一的精细化、便捷化智能监管目标。
青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给分类垃圾桶贴上了“身份码”
青秀区落实定时定点督导员上岗工作
从2015年至今,青秀区投入2100多万元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还因地制宜设置“会说话”的生活垃圾分类亭、“会发光”的生活分类垃圾桶,进一步完善各领域前端生活垃圾分类设施。2020年起,青秀区35个农贸市场及部分住宅小区实现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在建成有害垃圾临时贮存点、大件垃圾临时贮存点基础上,2021年5月青秀区东站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同时配齐四分类收运车共1368台,进一步完善中端收运体系。
多维宣教,宣传培训百花齐放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青秀区努力做好“自选动作”,全力打造全方位的宣传培训体系,线上线下齐发力,做到电视有情景,报纸有图文,网络有宣传,现场有活动。
青秀垃圾分类专项执法队伍到餐饮企业开展垃圾分类执法工作
依托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展宣传报道,与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并在南宁广播电视台开设“垃圾分类 青秀在行动”专题宣传栏目。
借助互联网扩大宣传培训受众面。利用“手上青秀”“青秀发布”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受众分享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分类“互联网+”效应;同时,依托互联网,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视频培训会搬到“线上”,扩大培训受众面。
落实“5个1”宣传模式,即每月开展1次宣传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教育培训、每户发放1份宣传手册,每个单位(公共机构、小区、企业)设置1个宣传栏、每个垃圾收集点配备1名督导员。
开展“8进”活动,打造“青秀品牌”。即生活垃圾分类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小区、进医院、进企业、进商场、进公园开展活动,形成“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 八桂同行”“党建引领新风尚 垃圾分类新时尚”“咖啡教室”等系列青秀品牌活动。同时,统筹指导各小区物业以园艺小品的形式,推广“种文化”理念,并在盛天茗城小区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学习宣教基地,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由“广而告之”到“入脑入心”。
青秀区开展垃圾分类进学校活动
下一步,青秀区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攻克“难点”,打造更多“亮点”,努力创建首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