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第五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及示范标兵名单。金山区张堰镇荣获全市唯一一家第五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称号的单位,这是对张堰“扫黄打非”工作的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期许。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张堰镇“扫黄打非”工作!
近年来,张堰镇围绕“江南水乡名镇,文教魅力小城”目标定位,认真落实上级“扫黄打非”工作会议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筑牢“扫黄打非”这一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有效整合辖区资源,书写“三融三聚”新篇章,下好“扫黄打非”一盘棋,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境界,在2020年获评第四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基础上,成功创建第五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
融汇三级阵地,画好党群“同心圆”,实现“聚心”
汇聚中心,聚焦意识形态主阵地
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治平安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年度考核体系,通过签订责任书、量化考核指标、明确问责办法,形成“扫黄打非”工作强大合力。定期召开“扫黄打非”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部署任务、推进落实,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有人督。
汇聚核心,提升文明实践整体效能
结合文明实践活动与“扫黄打非”行动目标、任务、功能一致的实际,将“扫黄打非”功能嵌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家庭、八星级文明户、美丽一条埭创建评选为抓手,促进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志愿者工作站、联勤联动站等力量有机整合,截止2021年7月,创建全国文明家庭1户,市、区文明家庭52户,镇星级文明户2457户。
汇聚民心,扩大基层站点辐射功能
打造“固定+流动”“室内+室外”“线上+线下”阵地模式,在文明实践站点、法治公园、街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开辟“扫黄打非”长廊。将“扫黄打非”数字版面主动接入农村有线电视网,实现宣传入户、推送到家。巩固网络阵地,发挥“i张堰”微信公众号及村务微信平台的宣传矩阵优势,定期展示“扫黄打非”工作成效。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扫黄打非”云课堂、云考场,普及涉“黄”涉“非”表现形式及识别方法、举报渠道,畅通群众参与治理的“最先一公里”。
融入治理体系,巩固防控“两张网”,实现“聚力”
增强内聚力,融入“一网统管”平台
积极协调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城运中心等“扫黄打非”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平台。以“网格化巡查+联合执法”为手段,坚持“白加黑”“五加二”巡查机制。对正规经营门店、中小学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定期检查,坚决杜绝非法出版物上架销售。
扩大凝聚力,融入基层自治网络
加强“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队伍建设,率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扫黄打非”志愿者服务队,与辖区综治、文化、群团等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同建设、同调度、同管理。发动新老乡贤、文化能人、机关青年干部、基层站点工作者等5376名志愿者力量,开展志愿活动1202次。成立“文明银行”,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专项基金,实行“扫黄打非”志愿活动积分制、文明积分奖励兑换制,不断激发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融合立体宣教,搭建文化“联心桥”,实现“聚焦”
聚焦“红色文化”,擦亮品牌传递正能量
依托南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品牌,建立“扫黄打非”特色工作站,通过把新时代、新思想融入讲解和展陈,加强党史学习,赓续红色血脉。2020年以来,共接待各地各单位党组织、团体201批次,受教群众超1.5万人次,“扫黄打非+红色文化”俨然成为张堰镇“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一张亮眼名片。
聚焦“校园文化”,护苗行动筑起安全屏障
为促进校园文明,净化校园文化,在张堰小学率先建立校级“护苗工作站”,开展“绿色阅读·健康上网”“绿书签”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并通过绿色阅读周集中组织“带病”儿童读物自检自查,倡导健康阅读,抵制非法出版物。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入VR虚拟游戏,通过扮演“护苗使者”参与“扫黄打非”,6000人次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会辨别“黄”“非”问题,明白“扫黄打非”的意义所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聚焦“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播种文明之花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配送平台、艺术家工作室、“三下乡”文艺演出、爱心暑托班等阵地、社团的文化引导优势,每年编排演绎小品、小戏、三句半等节目,开展文艺演出、微访谈、播放公益电影等367场次,受教群众超5.6万人次,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以“大隐书局”入驻小镇为契机,进一步升级“书香张堰”品牌,每月开展亲子阅读和红色主题分享会,举办“1+10”菜单式讲书人培训,持续发挥阅读文化的滋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