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作为全省基层“三整合”改革试点街道,鼓楼区宁海路街道接受了南京市深化街镇集成改革评估验收组的验收。评估组实地查看了宁海路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颐和路社区深入了解了街道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成果,以及审批服务事项、常规办理清单、特色服务项目等情况。
一年多来,宁海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为民服务,因地制宜逐步深化街道集成改革,不断提升基层协同治理效能。在南京全市率先开展“警城联动”,城管、民警、交警联合巡查执法,规范不文明养犬和停车无序等问题;首创市政绿化养护“应急包”机制,遇到急难事“先解决问题再说”,积累了一批改革成果。
四级联动,做强基层党建共同体
素有“省会客厅”之称的宁海路街道,共有驻地省级机关84家、重点企事业单位80多家,还有多支驻军部队,共驻共建资源丰富。街道着力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推动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组织融合、感情契合、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共同构建起省、市、区、街和社区四级党组织互联互动的基层党建共同体。
今年,宁海路街道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为目标,不断升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近200万元资金打造新的古林国际化社区,设立“和事佬工作室”及“鲁班能量屋”党员轮值品牌工作站,打造“颐和旗帜”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轮值制度充分发挥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红色治理”的正能量导向。
固化“红色网格长”基层治理工作成效,街道建立“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在职党员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楼栋、省级机关、社会组织等实体型在职党员志愿网格化服务组织,选任350余名红色楼栋长带动居民参与“红色院落”建设,织密一张党员全覆盖的社区治理网格。
凝聚共建共治合力,街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红心结”百对支部联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47个省级机关支部与街道124个社区二级支部结对,同上党课82场,签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志愿服务等共建项目协议77个。疫情防控中,百余家省市区机关和企业单位党组织、1700余名在职党员、350名社会志愿者、540名居民志愿者到社区战疫一线报到。文明城市创建中,18家单位300余名党员,参与到小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引导,形成重点任务的共建长效机制。
贴心“应急包”解决百姓应急事
宁海路街道作为老城区,辖区老旧小区众多,基础设施老化,涉及投诉较多。往年解决问题时,常常要面临审批流程烦琐、资金筹集繁杂、协调产权单位困难等问题。为此,街道积极探索,围绕“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于2020年4月创新建立“应急包”处理模式,获评全市“先解决问题再说”首批十佳典型案例。
去年7月汛期来临前,宁海路街道利用“应急包”,预先把石头城片区、秦淮河沿线以及往年进入汛期后,因管道堵塞而投诉不断的小区地下管网进行了清理疏通,对辖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均进行了消险处理,防隐患事于未然。整个汛期内,街道未接到一张因管道堵塞、树木断枝问题导致的诉求工单。
入冬后,“应急包”再次发挥作用,街道对易堵易漫的化粪池实施全面清淤,保障老百姓不受污水困扰,安全过冬。街道还结合12345诉求工单、社区问题上报、网格化管理采集工单等手段,基本实现了“马上就办”“事不过夜”的工作氛围。“应急包”专治疑难复杂事项,解决企业和群众难题,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增强了辖区内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连点成线,密织善治之网
宁海路街道以“全要素”“一张网”的标准,推行党建、城管、综治、民政、安监、综合执法“多网合一”模式,借助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规范全街道网格运行,将辖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资源全部纳入网格,做实精细化管理,实现“一网覆盖”高效管理模式。在全街9个社区、3.68平方公里区域内共划分网格85个,其中综合网格76个、专属网格9个,配备专职网格员和网格长96名,专属网格员9名,各要素兼职网格员600名,共建有网格党支部76个。用党建工作、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的“线”,穿起党员志愿者、居民积极分子和在职党员的“点”,密织街道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共建“网”,实现社会治理网格的科学合理设置和管理服务全覆盖。
不断延伸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智慧宁海”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对接党建、政务服务、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网格化服务管理、12345热线信息等平台,数据实时共享。通过网格化巡管、互联网+协作、扁平化管理的工作模式,按照“采集上报-派遣-办理-反馈-评价-办结”的流程形成闭环,实现街边微景处处见、支巷保洁时时清、老旧小区细治理、宜居宜业风貌新的“绣花管理”目标要求。
宁海路街道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打造核心区域城市管理、服务、保障优质品牌,创新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民生需求、社会治理的互动格局,共绘让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新蓝图。
通讯员 高世仰 朱岩 交汇点记者 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