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连云港10月13日电(张瀚天)坐落于西双湖风景区内的东海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通过一块大屏幕便可以实现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数据采集、文化旅游产业数据分析、文化旅游产业安全应急与指挥调度等“五大”应用,为建设“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提供稳定的数据保障平台。
近年来,东海县深化文旅融合,成立了东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置全域旅游全景图,确保景区供水、供电及网络通信服务等无盲角。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扶持文化旅游发展和创建,并依托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建设,构建智慧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已建成智慧城管、智慧气象、智慧农业等项目11个。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如今的东海县,在探索乡村经济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夯实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基础,编织了一幕幕“智慧乡村”幸福美景。
都市四季果园:一棵“葡萄王”年产1200公斤
根域限制栽培模式、沟槽式栽培技术、篱壁式种植模式、架式高效栽培技术、全园区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连云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东海核心区内的都市四季果园处处体现着数字科技的力量。
占地面积300亩的都市四季果园主要种植葡萄、柑橘、草莓及大樱桃等果品。通过应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打造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为了保障水果品质,我们的葡萄大棚使用沟槽式栽培技术,樱桃棚采用了篱壁式种植模式,草莓棚采用了架式高效栽培技术,可以让游客享受最成熟、最美味的果实。”行政部经理范月龙向人民网介绍,葡萄大棚内,有一颗备受瞩目的“葡萄王”,采用根域限制种植技术,葡萄展叶面积高达400平方米,单株年产量可达1200公斤。
自从2017年应用了智能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食品检测技术,温湿度实时监测设备,都市四季果园已实现了园区种植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精准化、智能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可有效节水16%到30%,节约人工60%以上,同时提升了产品品质,实现节本增收、增效。
为更好地促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东海县重点围绕集聚数字资源、联通数字网络、应用数字场景,建成农业物联网信息系统,核心区农业物联网覆盖率90%以上。分类设置智慧农业展示示范核心区、植物工厂生产示范区、现代农业技术集成试验区等功能分区,着力建成“智慧农业”样板。
电商主播正在通过网络平台直播销售东海水晶产品。张瀚天摄
东海水晶城:一块晶石带出线上店铺7.3万个
“各位网友,这是一条12.5咪(毫米)的草莓晶手串,完美度很高,售价是10800米(元)。”10月13日,在东海水晶城一直播工作室内,26岁的王月正对着手机镜头,向直播间的网友介绍水晶手串,在他的面前,琳琅满目摆着吊坠、戒指、手镯等水晶饰品。
作为中国晶都,如今的东海县借助一根网线,将“数字”融入水晶、鲜花等传统产业,接入了利用网络直播,新型电商铺成的致富道路。先后出台了电商发展规划、加快电商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800万元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一村一特色、一镇一精品”产业体系;建立东海农产品大数据库,打造“福如东海、晶质农品”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培养了一大批农民主播。目前,东海县拥有线上店铺7.3万个,电商从业人员超5万人,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实现全县346个行政村全覆盖。
“我种植了两亩大棚的百合花,销售主要通过电商平台,俺们坐在棚里‘足不出户’就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一茬儿百合花的盈利接近4万元。”双店镇三铺村村民李桂安向人民网介绍自家百合花的行情。在东海,像李桂安这样的花农有两万多名,种植百合、非洲菊、郁金香等2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花卉,产品广销上海、南京、苏州、西安、兰州等地。
让鲜切花销售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东海县在三铺村建起一栋建筑面积3190平方米的鲜切花电商物流中心,里面交易市场、冷库、电商办公区一应俱全,从种球培育、育苗、种植、采摘到销售、科研为一体的鲜切花产业链体系十分完善。依托这一中心,三铺村又开设了鲜切花网红“直播间”和“花直达”云店智慧网络销售公益平台,采用B2B2C模式,通过物流发往客户,同城当日即可直接送达。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东海县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15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水晶电商网络零售额126亿元,同比增长40%;快递单量达1.12亿单,业务收入2780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4.7%和26.1%。如今的东海,手机已成为“新农具”,直播已成为“新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