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尉氏县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上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急难盼愁”问题,切实帮助群众搞好灾后生产恢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
10月14日,尉氏县举行2021年第七期市民考察团,先后来到铁路北街、秀水桥、开封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尉氏县亿年种植专业合作社,实地考察灾后重建、万人助万企等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现场检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举措。
小井盖,大民生。在铁路北街,只见一个个铁棚围在窨井盖上,部分更换的崭新窨井折射出城市的新面貌。县城管局副局长郎军勇介绍,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更换的窨井全部使用新型防沉降井盖,满足防沉降、防震、防坠落、防盗、防异响“五防”标准。新型“五防”井盖,能有效提升市政设施档次,降低城市道路噪音,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高端大气上档次!”市民考察团成员吴小伟竖起了大拇指,“开车经过井盖,‘咚咚’的响声没有了,路面也更平整,心情都跟以前不一样,咱城市管理工作越来越走心了。”
根据县城管局灾后重建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方案,该局将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绿地、学校、医院、车站、居民小区、体育场馆及建制镇等区域所有窨井设施进行普查及整改维修,并逐一建立台账,保证窨井设施安全运行。
秀水桥位于刘麦河南段,是尉氏县城向外排水的重要“南大门”。今年4月以来,尉氏县实施了刘麦河“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全长2.7公里,规划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河道护坡及绿化、堤岸新建道路及桥涵工程等,总投资约3500万元,目前河道清淤已全部完成,道护坡已完成90%、涵洞已全部完工,桥梁工程已完成95%。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考察团一行,今年遭遇了几场罕见强降雨,城区之所以能够快速排水,刘麦河“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发挥了大作用。秀水桥涵洞增加了河道断面,减轻了尉氏县城排涝压力,缩短了泄洪时间。考察团成员贾彦丽感慨地说:“以前下大雨北环很多路段能积水一两天,现在两三个小时就没有了,原来根源在这里!”
开封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市民考察团通过观光走廊看到,生猪屠宰车间里,生产线全天运转,数百名工人在工位前熟练地操作,一派繁忙景象。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尉氏县发生了特大暴雨、新冠疫情,党委政府主动和公司进行对接,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顺利度过了难关。
尉氏县大力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通过百名干部分包联系企业、服务企业“一米团”、问题征集现场交办会等载体,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个性、共性和长远问题,进一步落实政策、简化程序,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六最”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尉氏县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共服务企业512家,搜集问题437件,现已办结433件,办结率高达99%。
考察团最后一站来到位于大桥乡常王村的尉氏县亿年种植专业合作社,数百亩绿油油的红白萝卜、白萝卜丰收在望,吸引市民考察团成员驻足停留。
据大桥乡副乡长王连鸿介绍,7.20特大暴雨,西三干渠水位上涨,淹没了该合作社近1000亩田地,全乡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6万亩。乡党委政府把灾后重建作为重中之重,对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受灾户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服务,联系农业专家上门指导,及时改种补种,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动员群众全力开展自救,加大抽水机械和人员投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晒田散墒,改种补种,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
此次考察活动让考察团成员切身感受到了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体会到灾后重建给全县带来的全新变化。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岗位上,将发挥各自所长,为建设更加美丽、和谐的尉氏贡献一份力量。(尉氏县县委宣传部 孙俊旗 周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