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里,面对复杂的城市空间,主角轻轻一点,面前会出现一个虚拟的画面,能真实再现该空间的所有动态信息,主角就可以“有如神助”轻车熟路地进入该空间,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这种在虚拟世界再现真实世界的技术被称为“数字孪生”。今年,这一技术思路将被运用到海淀区“城市大脑”建设中,把真实的城市运行映射到虚拟世界里,从而实现对各种城市管理问题的更全面感知、更科学分析、更精准应对。这是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了解到的。
“全国有数十个城市启动了‘城市大脑’或者类似的建设项目,海淀早在2018年就启动了这项工作,目前水平可以说处在全国前列。”列席本次会议的海淀区区长、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主任曾劲说。
拥有全市62.44%人工智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的海淀区,以城市治理领域为突破口,利用“城市大脑”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河长助手”水质实时监测溯源系统为例,该系统包含的“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实现了传统光谱仪的小型化和传感器化,把微型光谱水质传感器放在水里,每10分钟就能回传一次数据,发现异常立刻报警。通过加密布设和污染物分析,还能溯源,排查污染点。2020年,海淀区将扩大“河长助手”的监测范围。
今年,海淀区将继续推进实施一批“城市大脑”建设项目。包括时空一张图项目、44个智慧社区试点项目、市民服务热线系统升级改造、违法建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等。
时空一张图项目通过数据共享融合,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相关政务信息、社会信息和物联网信息等,搭建的海淀区时空数据图,即“数字孪生城市”。“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个小区发生火灾,我们在时空一张图上,能马上查到楼里住了多少人、都分布在哪里,附近是否有加油站等危险点等。不用到现场,就能迅速制定应急预案。”曾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