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青海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零”突破
发布时间:2019-10-18 13:03 | 来源:青海日报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同意在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青海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青海大学作物学专业设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科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伴随我国博士后制度产生,在我国设立已三十多年,但在我省高校尚属首次。受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建设水平限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多年来一直是我省难以跨越的“硬门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方向和路径,从机制改革、政策投入方面持续加大力度。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结合我省实际精心组织、严密实施,经深入考察调研,充分研究论证,并严格按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条件认真筛选,围绕优势和特色学科提出了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两所高校6个学科申请设站项目,并于6月份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的申报项目审批。9月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新设青海大学作物学专业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这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拓展了我省高校学科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全新路径,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新、更多人才和技术发展活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指导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站单位建立健全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尽快实现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指导设站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稳步提升培养质量、逐步扩大招收规模。同时,积极促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科研“加速器”和成果“推广田”作用,引导更多优秀博士在产学研结合中创新创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通讯员 高海宾)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内蒙古在黄河边发现大型史前时期城… 上海志愿服务有新保障:依法给予志… 上海双创包容度大 在沪创业大学生8… 盘锦三县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 我国国家森林城市增至194个 前10月陕西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0… 甘肃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浙江省携6500个岗位赴京引智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