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0月18日电 题:克服“多小散” “抱团”闯天下——山西打造“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助力农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王飞航
“今年苹果长势不错,每亩果园能产4000多斤优质果,收入1万多元不在话下。”在挂满红苹果的果园里,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北景乡西村果农王社民说,“以前卖苹果咱得去找客商,现在客商拿着现钱找咱。出现这样的反转格局,和咱苹果这个金灿灿的品牌——‘运城苹果’不无关系。”
运城市近年来通过打造“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当地苹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增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告别各自为战 推出区域公用品牌
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运城市地处北纬35度黄土高原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海拔高、温差大,是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潘建祖说:“目前运城市苹果种植面积约为185万亩,年产量80多亿斤。全市有果业企业、合作社上千家,注册的苹果商标近千个,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苹果品牌呈现多、小、散的特点,摊子很大,溢价力却很小。”
“每到收获季节,很多购销商带着印有各类苹果品牌的包装箱进驻村里,就地打包装箱,直接供应各大城市超市。”王社民说,“汗我们出了,钱却让中间商赚去了!”
如何让运城的种植优势变为市场优势?2017年11月,在第二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上,“运城苹果”作为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公开亮相,并推出制定的平台建设规划和运城苹果品牌规划,以结束长期以来品牌杂乱、各自为战的历史。
目前,运城市按照“区域公用品牌+县域品牌+企业商标”模式,通过实行“母子品牌”运作,全市优质果品在对外推介、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上统一使用“运城苹果”这一品牌,做到口径一致、商标一致、包装一致。
提升品牌品质 创得出更要叫得响
“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后,运城市同时公布了运城苹果的生产标准,让优质运城苹果从全市2000多个标准化果园里得到精心管理,以过硬的果品质量支撑区域公用品牌,以推进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果业发展。
“从开花到下树采摘,一个苹果要经过疏花、疏果、套袋、脱袋、转果等12道工序,这就是运城苹果管理的标配,‘运城苹果’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就是从标准化果园里精心管理出来的。”运城市万荣县贾村乡张李冯村果农贾应泽说,按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管理,长出来的苹果又大又红,每斤收购价达到三四元钱,1亩果园轻轻松松收入1万元以上。
别人的苹果论斤卖,一斤两三元,而临猗县角杯乡上豆氏村果农吴中定的苹果则是论个卖,一个就能卖10元。“我们实行合作社统一管理,施有机肥,不打化学农药,果园有机质含量达1.8%以上。这样种出来的苹果着色更红,含糖更高,不少客户慕名而来,当然能卖上好价钱。”他说。
“如今,对运城果农来说,不少新理念、新技术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从无公害到有机苹果,高品质果品的比例大幅提升。这些成为运城苹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潘建祖说。
“握手”国际市场 打造农民增收“金名片”
围绕“运城苹果”品牌建设工程,运城市把打造果品出口平台、进军国际市场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要把“运城苹果”这一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展示。截至目前,运城市出口注册果园达到231个,运城苹果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秘鲁、俄罗斯等63个国家和地区。
“运城苹果好吃、好看、好卖,我们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市民都喜欢它。”长期在运城市临猗县万保果业合作社采购苹果的俄罗斯阿穆尔州商人亚历山大·哈巴洛夫说。
“从3角钱1斤,到3元钱1斤,再到10元钱1斤,运城苹果从国内到国际,从无名到品牌,价格翻了好几番。”临猗县富山丰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永峰见证了苹果出口的神奇,也领教了品牌的力量。
借力国际市场,运城市倒逼苹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使苹果出口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运城市还将从事出口水果的企业、注册果园园主组织起来,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合作,让运城苹果通过电商渠道走出国门,实现了线上线下经营。
百棵苹果树,能富一农户。小果农对接大市场,增收效益明显,2018年运城市果农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重点果区的果农人均收入突破万元。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依靠“运城苹果”的品牌引领,苹果已成为带领运城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