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0月17日电(记者郭刚、程楠)50年前开工建设的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通过黄河提水发展灌溉、修复生态,不仅成为灌区近50万移民群众的生存依托,也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珍贵水源。
50年前,位于黄河以北、腾格里沙漠以南的甘肃省景泰县、古浪县等地荒漠连片,干旱少雨。河低地高的现实让当地群众只能望河兴叹。1969年10月,甘肃省果断决策兴建景电一期工程,解决群众迫切的盼水需求。
甘肃省副省长周学文表示,多年来,甘肃省先后建成的景电、引洮等系列水利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以景电为代表的诸多民生水利工程已日益成为各灌区人民群众的“翻身工程”和“致富工程”。
景电工程经50年的建设运行,截至去年底,已发展灌区灌溉面积近120万亩,累计生产粮食96.32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3.07亿元,安置甘肃、内蒙古等地移民近50万人,成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从2001年开始,景电二期工程已连续多年向有中国“沙乡”之称的武威市民勤县跨流域调水,使其所在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至目前,景电工程已累计向民勤调水14亿立方米,折算恢复灌溉15.2万亩。”甘肃省景电管理局局长杨万勤说。
东临黄河,北与腾格里沙漠接壤的景电工程是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横跨黄河、石羊河流域的大型电力提水灌溉工程,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位于甘肃省会兰州以北约180公里处。